18.下列數(shù)據(jù),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小華上學時步行的速度是5m/sB.人感覺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約20℃
C.課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時間約10sD.教室學生課桌的高度約1.5m

分析 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jù)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 解:
A、一般不行速度大約為1.1m/s左右,A錯誤;
B、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3℃左右,B正確;
C、課桌的高度在75cm左右,課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的時間約1s.C錯誤.
D、課桌的高度在75cm左右,D錯誤.
故選B.

點評 估測是一種科學的近似值,它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應用日常知識積累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生活中經(jīng)常用“高”“低”來形容聲音,但是描述聲音的特性不一定相同,如“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調;“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指的是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把一個質量為4kg的銅球全部浸沒在水中,稱其重為35.5N,銅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4.5N.(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某家庭用的壁燈上有兩盞白熾燈,用一只開關控制器通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根據(jù)如圖所示的活動或實驗圖片,在以下的空格處填入相應的內(nèi)容.
(1)甲圖:右邊那只船上的人用力撐開左邊的船,兩只船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說明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②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乙圖:用重錘線可以檢查墻壁上的畫是否掛正,利用的是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3)丙圖:是長方體磚塊放在海棉上的演示實驗的示意圖.這個實驗可以初步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在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拍攝過程中,為了拍孫悟空向上“騰云駕霧”的場面,只要將天空及云霧做成背景畫布,演員做出騰云駕霧的姿勢,再迅速向下(上/下)拉動畫布,便得出向上騰云駕霧的效果,這是利用了運動與靜止相對性知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以“奔跑的城市,市民的節(jié)日”為主題的2013上海國際馬拉松賽12月1日拉開帷幕.
(1)同在南京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結伴自己開車一起去上海參加馬拉松賽.在平直的公路上,轎車勻速行駛,速度表如圖甲所示.小林某一時刻看窗外,恰好看到如圖乙所示的交通標志牌.則從標志牌到上海還需多少時間?
(2)小王和小林的朋友小東是乘高鐵列車去上海參加馬拉松賽,下表為某次高鐵列車從南京到上海的運行時刻表:
站名南京常州無錫蘇州上海
到達時間7:407:568:138:40
發(fā)車時間7:007:427:588:15
里程/km0135174216300
根據(jù)列車運行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
①計算列車由南京開往無錫所需的時間.
②計算列車由南京開往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
③假如列車用上面的速度通過某一隧道,已知隧道全長5200m,該列車有11節(jié)車廂共長200m,求列車通過隧道所需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小李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A和B,A放在玻璃板前,B放在玻璃板后.點燃玻璃板前蠟燭A進行實驗,如圖所示:
(1)小李選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3)小李在實驗時,分別測出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的一組數(shù)據(jù),就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不(選填“是”或“不”)合理的. 理由是:沒有多次實驗,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巨磁電阻(GMR)效應是指某些材料電阻值隨外磁場減小而增大的現(xiàn)象,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閉合開關S1、S2,并使滑片P向右滑動時,指示燈亮度不變,電流表的示數(shù)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