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如圖是探究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裝置圖,在兩容器內分別裝入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值.
(1)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哪個需要加熱的時間長?答:水.
(3)下表是實驗記錄的數據.請分析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液體名稱實驗次數液體質量m/g液體初溫t1/℃液體末溫t2/℃升高的溫t2-t1/℃通電時t/min
110020ziyuanku.com38m184
21002056368
煤油3100202991
$來&源:ziyuanku.com41002056364
①比較1、2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同種物質,升高不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
②比較1、4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以上兩空選填“相同或不同”)
③比較2、4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
(4)①加熱過程中,用攪棒攪動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受熱均勻;
②熱量是一個抽象的物理量.本實驗將“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轉化為通過比較加熱時間(選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來實現,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
③以下描述中同樣采用“轉換法”的是D
A.水壓使水管中形成水流,類似地,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B.根據物質在常態(tài)下的形狀和體積是否固定,可將物質分為三態(tài)
C.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是否有關系
D.通過觀察木樁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較重物重力勢能的大小
(5)關于該實驗的變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確的是B(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熱方法
B.燒杯中分別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燒杯.

分析 (1)探究物質的吸熱性能大小時,必須控制物質吸收的熱量相等,因此實驗中選用了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的時間;
(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比熱容大的吸收的熱量較多;
(3)比較1、2(1、4和2、4)的實驗數據,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根據通電時間和升高的溫度得出相應的結論;
(4)實驗中為使液體能受熱均勻,需用攪棒不斷攪動;掌握一些常見的物理方法:類比法、歸納法、控制變量法、模型法等,并掌握其特點;
(5)探究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因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

解答 解:(1)實驗中用同樣的加熱器,單位時間放出的熱量才相同,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的目的是使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熱量.
(2)水的比熱容大于煤油的比熱容,根據Q=cm△t,要使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熱較多,需要加熱的時間長.
(3)比較1、2的實驗數據,都是水,質量相同,升高不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是不相同的;
②比較1、4的實驗數據,物質的種類不同,加熱時間相同,即吸收的熱量相同,升高的溫度不同,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
③比較2、4的實驗數據,物質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物質的種類不同,加熱時間不同,說明吸收的熱量不同,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
(4)①加熱時,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熱均勻;
②相同的酒精燈加熱相同的時間,酒精燈放出的熱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的;
③A.水壓使水管中形成水流,類似地,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用到了類比法;
B.根據物質在常態(tài)下的形狀和體積是否固定,可將物質分為三態(tài),用到了歸納法;
C.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是否有關系,要用到控制變量法;
D.通過觀察木樁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較重物重力勢能的大小,用的是轉換法,所以D與上述方法相同;
(5)探究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就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熱源(酒精燈火焰的大小、與燒杯底的距離)、盛裝液體的容器相同和液體質量一定,故A、C選項正確;
因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故B錯;故選B.
故答案為:(1)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  (2)水;(3)①不同;②不同; ③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
(4)使水和煤油受熱均勻; ②加熱時間;③D;(5)B.

點評 解決此題要學會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把吸收的熱量轉化為通電時間的長短,考查了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和理解,是中考中常見的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小明家新買了一臺電熱水器,小明通過閱讀說明書知道該電熱水器水箱容積為80L,某次小明全家在家洗澡,他給水箱加滿水,通電加熱使水從10℃升高到60℃,請你解答下列問題:(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密度是1.0×103kg/m3
(1)小明家熱水器工作時使用的是交流電(填交流或直流),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內能;
(2)水箱中裝滿水時,水的質量是多大?
(3)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4)若通電加熱水的過程中,共耗電5度,已知每消耗一度電產生3.6×106J的熱量,求此電熱水器的熱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利用器材進行實驗,記錄并繪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調整實驗器材,使蠟燭的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3)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0cm處移到15cm處的過程中,像變大(選填“變大”“不變”“變小”),像距變大;(選填“變大”“不變”“變小”)
(4)當把物體放到距凸透鏡8cm處時,移動光屏,不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取下光屏,通過凸透鏡則看到的是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照相機、“放大鏡”、“幻燈機”三件光學儀器中,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成像的這一規(guī)律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所含熱量的多少由溫度高低來決定
B.0℃的冰塊,內部分子間相互作用力消失
C.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D.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間存在溫度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后,小明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成像特點作了進一步探究.

(1)實驗時,應使燭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小明將蠟燭由距透鏡200cm處移至距透鏡150cm處的過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與透鏡間的距離均約為10cm.透鏡的焦距約為10cm,判斷的依據是物距遠大于2倍焦距時,焦距近似等于像距.小明運用這種方法測出來的焦距與實際相比偏大(偏大、偏小、等于).
(3)小明按圖1組裝好實驗裝置.在只移動透鏡的情況下,他發(fā)現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像和物之間距離小于4倍焦距;
(4)小明向左移動蠟燭,直至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此時小明又把一個遠視眼鏡鏡片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發(fā)現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不清.遠視眼鏡鏡片對光線有會聚(選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圖3中表示近視眼成像情況的是B(選填“A”或“B”).他們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左(選填“左”或“右”)調,或將蠟燭向右(選填“左”或“右”)調.
(5)如圖2所示,蠟燭在光具座上A處時,可在B處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為放大的實像(填“放大”“縮小”或“等大”).若把蠟燭從A處向左移動距離s到C,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他應將光屏向左(填“左”或“右”)移動,移動距離s′大于s.(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6)當在光屏上呈現蠟燭清晰的像后,取下光屏.當眼睛在原光屏處,眼睛能(填“能”或是“不能”)看到蠟燭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鏡,眼睛不能(填“能”或是“不能”)看到蠟燭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冬天,在爐子上燒菜的時候,火焰熄滅前、后一瞬間會出現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景,你可以確定乙是火焰熄滅前的圖片,鍋體上方的“白汽”過段時間就消失了,這是發(fā)生了汽化現象,這些“白汽”實際上是小水珠(選填:水蒸氣/小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某同學在用溫度計測熱水溫度的實驗時,采用了如下幾個步驟:
A.記下估測的水溫 B.將溫度計放入水中 C.記下溫度計示數 D.用手試一下熱水溫度
E.按正確方法讀數 F.比較測量值和估測值之間的差別,形成對溫度的初步認識
請將上述步驟按順序排列:DABEC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一定,電阻R1=R2,當開關S閉合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與丙電路中的電流表示數最小B.乙電路中的電流表示數最大
C.甲與丙電路中的電流表示數相同D.丁電路中的電流表示數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發(fā)生彎折如圖甲,能正確說明這一現象產生原因的是圖乙中的(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