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探究:
(1)小明采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法測量凸透鏡的焦距:讓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通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現(xiàn)象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
會聚
會聚
作用;由圖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11
11
cm.

(2)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蠟燭、凸透鏡、光屏,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可能是(寫出一條即可):
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
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

(3)如圖乙是小明某次探究時的情景,則他在光屏上可觀察到倒立
縮小
縮小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
照相機
照相機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制成的.
分析:(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平行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會聚到焦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焦距;
(2)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或物距等于焦距,不能成像,或光屏、凸透鏡和燭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處;
(3)當物距大于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在光屏上形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鏡的焦點,說明了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由圖知,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1cm,所以焦距f=11cm;
(2)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因為此時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或物距等于焦距,不能成像;或凸透鏡、光屏、燭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處;
(3)由圖知,物距u=36cm,大于2f,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為:(1)會聚;11;(2)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3)縮小;照相機.
點評: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是光學的難點,一定要掌握成像特點與物距、像距的關系,并能靈活運用,實驗中還需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例如焦距的概念、凸透鏡的作用、光屏、凸透鏡和燭焰高度的調(diào)節(jié)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中:小明同學選擇了如下器材:
蠟燭(模擬所視物)、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光屏(模擬人眼視網(wǎng)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來調(diào)節(jié).)
精英家教網(wǎng)
(1)如圖甲所示,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請完成光路圖.
(2)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
 
作用.
(3)調(diào)整后,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26cm處時(如圖乙),在凸透鏡另一側(cè)前后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的實像(填寫像的性質(zhì));
 
(填光學儀器)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上遠離透鏡,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鏡里加水,使凸透鏡變凸,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或者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再加上一個適當?shù)?!--BA-->
 
透鏡,用這種方法可以說明
 
矯正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屆廣東省揭陽真理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首先調(diào)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40cm時,在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
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如果小明將光源移至8cm刻度時,他通過凸透鏡看到光源的     (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虛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    )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處,其大小如圖乙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
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 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九年級中考模擬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首先調(diào)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40cm時,在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

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如果小明將光源移至8cm刻度時,他通過凸透鏡看到光源的     (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虛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    )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處,其大小如圖乙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

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 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