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diào)整后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對于該次實驗,下列描述正確的有( 。
A. 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照相機應用了該次實驗的成像規(guī)律 D. 投影儀應用了該次實驗的成像規(guī)律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屆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下冊第二十章 電與磁章末復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磁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磁體周圍的磁場是真實存在的
B. 磁感線是為了描述磁場面虛擬的封閉曲線
C. 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
D. 地面上的指南針N極總是指向地理的南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2.5水循環(huán)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水的物態(tài)變化是許多天氣現(xiàn)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氣現(xiàn)象的形式,與水的物態(tài)變化無關(guān)的是
A. 風 B. 雪 C. 霧 D. 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5.3“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練習題 題型:填空題
在凸透鏡前2倍焦距以外放一物體,則在凸透鏡另一側(cè)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如果把物體和像的位置對調(diào),則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5.3“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凸透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B. 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的視力
C. 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縮小的
D. 凸透鏡所成的虛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縮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第二章第1節(jié)《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測試卷 題型:綜合題
夏天電閃雷鳴過后,狂風暴雨可能接踵而來。這時,我們需要做好安全保護工作,防止傷害事故的發(fā)生。請你就以下問題作答。
(1)雷聲是云團之間放電引起的空氣劇烈______而產(chǎn)生的。
(2)雷聲和閃電是______(選填“同時”或“不同時”)發(fā)生的。
(3)如果一位同學看到閃光后經(jīng)過3秒聽到雷聲,則該同學距打雷處大約多遠?_______。(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 m/s,忽略閃電傳播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第二章第1節(jié)《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古箏是通過演奏者撥動琴弦,使琴弦______而發(fā)聲的。演奏時,分別撥動長度、粗細不同的琴弦,古箏就能發(fā)出______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不同的聲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秋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練習: 第一學期期末測試 題型:綜合題
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飲酒后駕車的應急反應時間是未飲酒時的2~3倍。反應時間是指司機從看到意外情況到踩剎車需要的這段時間;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要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如圖所示,某人酒后駕車沿馬路直線行駛,車頭中央距馬路邊沿3m,汽車在到達A點位置時,發(fā)現(xiàn)一行人正從路邊出發(fā)闖紅燈過人行橫道,此時汽車的速度為15m/s,距離人的行走路線為30m,若該司機的反應時間為1.2s,剎車后汽車由于慣性還要繼續(xù)行駛,再經(jīng)過1s剛好駛到人的行走路線。
(1)求這輛汽車的反應距離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走,請計算說明汽車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該車的寬度約1.8m)
(3)請你為駕駛?cè)藛T和行人各擬寫一條文明交通的警示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4.5望遠鏡與顯微鏡 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學習了顯微鏡的使用后,小明用顯微鏡觀察蟬的翅膀,使用物鏡甲時,視野中所看到的畫面如圖一所示,而改用物鏡乙時,視野中所看到的畫面如圖二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鏡乙可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量較物鏡甲少
B.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鏡甲比物鏡乙視野暗
C. 若不改變目鏡,則物鏡甲比乙的鏡頭要短
D. 若想將圖一中的X點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蟬翅樣本向左下方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