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1.如圖所示,小紅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和若干個質量相同的鉤碼.
(1)在實驗過程中,杠桿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為了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杠桿調節(jié)平衡后,小紅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為使杠桿重新平衡,應在B點掛6個鉤碼.
(3)小紅按現(xiàn)有方案得出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B(填字母).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分析 (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的大小,支點過杠桿的重心,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利用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解答;
(3)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

解答 解:(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上一個小格長度為L,則根據平衡條件可知:4G×3L=nG×2L,
解得n=6(個),故應該在B處掛6個相同的鉤碼;
(3)由實驗可知,“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條件下得出的,也就是實驗過程中沒有改變動力或阻力的方向.故選項A、C、D錯誤,選項B正確.
故答案為:(1)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2)6; (3)B.

點評 此題考查學生對于杠桿平衡條件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考查重點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冰的密度是0.9×103kg/m3,則冰在水面的體積占總體積的多少?若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體積是103m3,則整座冰山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每天上學,小麗都會途經瑪鋼濕地公園,他發(fā)現(xiàn)炎熱的夏天,中午瑪鋼濕地公園附近的氣溫比其他地區(qū)氣溫低很多,請用比熱容的知識解釋此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觀察聲波的圖形,找出圖中所體現(xiàn)的信息的不同之處,并寫出相應結論.
信息:此圖中的ab兩圖波形振動的快慢不同
結論:ab兩物體的音調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如圖,在水平支持面上豎立一根彈簧,彈簧上端頂著一個活塞,活塞和汽缸之間封閉了一定量的氣體.已知汽缸和活塞的密封性及導熱性都很好并且汽缸和活塞之間沒有摩擦.現(xiàn)假設外界大氣壓強增大而溫度不變,則當系統(tǒng)再次達到穩(wěn)定后,以下正確的是(  )
A.彈簧長度有所減小
B.汽缸離支持面的距離有所減小
C.缸內氣體壓強有所增加
D.在“再次達到穩(wěn)定”的過程中,外界對缸內氣體做的功等于缸內氣體內能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小萌想測量家里的色拉油的密度,設計并進行以下實驗: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靜止時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使橫梁平衡.
(2)小萌按圖乙中A、B、C的操作步驟順序進行實驗,如圖所示,A步驟中色拉油的體積為40cm3,密度為0.94 g/cm3
(3)這種方法測出的色拉油密度會比實際值偏小,對此實驗,你認為圖乙中操作步驟順序最合理的應為CAB(請用字母A、B、C表示各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電源電壓4V(不計內阻),電流表的量程選擇0-0.6A,電壓表的量程選擇0-3V,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是“20Ω  1A”,定值電阻的規(guī)格是“10Ω  0.4A”,在保證電路安全的情況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的示數變化范圍0.1A~0.3A
B.電壓表的示數變化范圍是1V~3V
C.滑動變阻器阻值的可調范圍是$\frac{10}{3}$Ω~20Ω
D.定值電阻的電功率變化范圍$\frac{8}{45}$W~1.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如圖所示被測物體的長度為1.83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畫出如圖中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進入水中的大致光路(凸透鏡的主光軸與水面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