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物體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為________;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為________.

答案:物距,像距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方法如圖A所示.他注意到讓凸透鏡正對陽光,但沒有仔細調節(jié)紙片與透鏡的距離,在紙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時,就測出了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L,那么,凸透鏡的實際焦距
D
D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如圖B所示,經過調節(jié)后,此時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
照相機
照相機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若遮去凸透鏡的上面一半,則物體像的大小將
不變
不變

(3)對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鏡,一個物距應該對應唯一的像距,但從各組匯報數據中發(fā)現,物距均為12.00cm時,有三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們的數據差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誤差導致的,你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操作原因是
在像不是最清晰的時候讀數
在像不是最清晰的時候讀數

(4)小明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
遠離
遠離
(填“遠離”或“靠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回顧探究和實驗:
(1)將一個正在響著的電鈴放在密封的玻璃罩里,如圖1,向外抽氣,發(fā)現鈴聲逐漸減小,說明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小明進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并移動蠟燭B,使它與所成的像重合.在此實驗中
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
到平面鏡的距離
到平面鏡的距離
的關系
②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大小
大小
的關系;
③觀察到發(fā)現A、B兩只蠟燭重合,說明
像與物大小相等
像與物大小相等
;
④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
像;
⑤玻璃板與直尺應當
豎直
豎直
放置,這說明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⑥小明通過做實驗,得到如下的數據: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cm) 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10 10
20 20
30 30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得出結論:
像距等于物距
像距等于物距

(3)小雨和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前,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是15cm,然后把凸透鏡、光屏、蠟燭安裝到光具座上開始實驗:
①凸透鏡的焦距是
15
15
cm;
②實驗中,小雨將點燃的蠟燭先后放在上圖中a、b、c、d各點,移動光屏,發(fā)現放在
d
d
處,光屏上清晰的像最小,應用制成
照相機
照相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回顧探究和實驗:
(1)將一個正在響著的電鈴放在密封的玻璃罩里,如圖1,向外抽氣,發(fā)現鈴聲逐漸減小,說明______
(2)小明進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并移動蠟燭B,使它與所成的像重合.在此實驗中
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______的關系
②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__的關系;
③觀察到發(fā)現A、B兩只蠟燭重合,說明______;
④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______像;
⑤玻璃板與直尺應當______放置,這說明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⑥小明通過做實驗,得到如下的數據: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cm)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1010
2020
3030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得出結論:______.
(3)小雨和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前,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是15cm,然后把凸透鏡、光屏、蠟燭安裝到光具座上開始實驗:
①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
②實驗中,小雨將點燃的蠟燭先后放在上圖中a、b、c、d各點,移動光屏,發(fā)現放在______處,光屏上清晰的像最小,應用制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青島市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回顧探究和實驗:
(1)將一個正在響著的電鈴放在密封的玻璃罩里,如圖1,向外抽氣,發(fā)現鈴聲逐漸減小,說明   
(2)小明進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并移動蠟燭B,使它與所成的像重合.在此實驗中
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    的關系
②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的關系;
③觀察到發(fā)現A、B兩只蠟燭重合,說明    ;
④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    像;
⑤玻璃板與直尺應當    放置,這說明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⑥小明通過做實驗,得到如下的數據: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cm)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1010
2020
3030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得出結論:   
(3)小雨和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前,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是15cm,然后把凸透鏡、光屏、蠟燭安裝到光具座上開始實驗:
①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②實驗中,小雨將點燃的蠟燭先后放在上圖中a、b、c、d各點,移動光屏,發(fā)現放在    處,光屏上清晰的像最小,應用制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