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0.水平實驗桌面上有微小壓強計、刻度尺和裝有適量水的A、B兩個燒杯.小明和同學們學習了液體內部壓強跟哪些因素有關的知識后,提出新的猜想,為此同學們利用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1)①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A燒杯的水中,用刻度尺測得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6cm,如圖甲所示,記錄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B燒杯的水中,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為10cm,如圖乙所示,記錄微小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
(2)有同學發(fā)現(xiàn)h1大于h2,于是得出結論“液體內部任意一點的壓強跟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L有關”,小明認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并設計了如下的實驗來驗證.
實驗步驟:
①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燒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別測出探頭到水面的距離H,以及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1,讀出壓強計U型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記錄數(shù)據.
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整探頭所在的位置,使得探頭到水面的距離仍為H,壓強計U型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h1,重復上一步的步驟,記錄數(shù)據.
實驗結論:通過數(shù)據可發(fā)現(xiàn)L1≠L2,h1=h2,由此可以驗證明上述觀點不合理.
(3)小明又取了一根飲料吸管,將一些銅絲從吸管的下端塞入作為配重,并用石蠟將吸管的下端封起來,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計,如圖丙所示.為了給密度計標上刻度,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將其放入水中,豎立靜止后,在密度計上與水面相平處標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②將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樣的方法在密度計上標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刻度0.9應該在p點(選填“p”或“q”);小明用刻度尺測出密度計1.0g/cm3與0.9g/cm3刻度線間的距離為0.80cm,則該密度計豎直漂浮時浸入水中的深度7.2cm.
【拓展】像標示彈簧測力計刻度的方法一樣,小明以兩刻度線間的長度表示0.1g/cm3,將整個吸管均勻標上刻度.你認為這樣均勻標示刻度不合理(選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密度計處于漂浮狀態(tài)時浸沒的深度與液體密度成反比,所以密度計刻度不均勻.

分析 (1)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液體內部壓強只跟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密度相同時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所在位置的豎直距離,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無關.
(2)根據密度計放在水、植物油里漂浮時的浸入的體積判斷出密度計放入植物油中時液面的位置即可;
密度計漂浮,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求受到水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開水的體積;
求密度計在純水中浸沒的深度,需要利用密度計的浮力等于重力,求出排開液體體積的大小,再根據求出的體積,算出深度h.在其它因素均不變的情況下,密度越小,深度越大.

解答 解:
要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該點到容器底的距離的關系,應控制液體深度(即探頭到水面的距離)、液體的密度相同,改變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所以設計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放入燒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別測量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1,探頭到水面的距離H,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1,將以上數(shù)據記錄下來.
②在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整探頭所在的位置,使探頭到水面的距離仍為H,用刻度尺測量探頭到燒杯底部的距離L2,讀出壓強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h2,將以上數(shù)據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現(xiàn)象:通過數(shù)據可發(fā)現(xiàn)L1≠L2但h1=h2
(2)②當密度計置于水、植物油的容器中,由于密度計都是處于漂浮,
則F浮1=G,F(xiàn)浮2=G,所以,F(xiàn)浮1=F浮2,
即:ρgV排1酒精gV排2,
由于ρ=0.8×103kg/m3<ρ=1×103kg/m3,
所以,V排1<V排2.即密度計放在植物油中,液面的位置在純水密度值刻度線的上方,所以刻度0.9應該在p點.
根據V=Sh和F=G可得:ρgVgSh=G
所以,h=$\frac{G}{{ρ}_{液}gS}$,
已知1.0g/cm3與0.9g/cm3刻度線間的距離為0.80cm=0.8×10-2m2
即h浸油-h浸水=0.8×10-2m;$\frac{G}{{ρ}_{油}gS}$-$\frac{G}{{ρ}_{水}gS}$=0.8×10-2m;
所以,$\frac{G}{gS}$($\frac{1}{{ρ}_{油}}$-$\frac{1}{{ρ}_{水}}$)=0.8×10-2m;
則$\frac{G}{gS}$=$\frac{0.8×1{0}^{-2}m}{\frac{1}{{ρ}_{水}}-\frac{1}{{ρ}_{油}}}$=$\frac{{ρ}_{水}{ρ}_{油}×0.8×1{0}^{-2}m}{{ρ}_{水}-{ρ}_{油}}$
=$\frac{1.0×1{0}^{3}kg/{m}^{3}×0.9×1{0}^{3}kg/{m}^{3}×0.8×1{0}^{-2}m}{1.0×1{0}^{3}kg/{m}^{3}-0.9×1{0}^{3}kg/{m}^{3}}$=72kg/m2
則h浸水=$\frac{G}{{ρ}_{水}gS}$=$\frac{72kg/{m}^{2}}{1.0×1{0}^{3}kg/{m}^{3}}$=0.072m=7.2cm;
③根據h=$\frac{G}{{ρ}_{液}gS}$可知:密度計處于漂浮狀態(tài)時浸沒的深度與液體密度成反比,所以密度計刻度不均勻,即小明這樣均勻標示刻度不合理的.
故答案為:(2)①探頭到燒杯底的距離L1;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L1≠L2,但h1=h2;
(3)①p;②7.2;③不合理;密度計處于漂浮狀態(tài)時浸沒的深度與液體密度成反比.

點評 這是一道探究實驗題,此題的難點是液體壓強計的有關知識,我們要了解壓強計的原理,知道液體壓強計的操作要求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甲所示是一種車載空氣凈化器,其工作過程如圖乙所示,受污染的空氣被吸入后,顆粒物進入電離區(qū)會帶上電荷,然后在集塵器上被帶電金屬網捕獲,其工作原理是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桿擦完車玻璃的干毛巾很容易吸附灰塵,其原因是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句中,“蟬”和“鳥”叫聲的區(qū)分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不同;我們走在林中能聽到“蟬”和“鳥”的叫聲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如圖,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在平面鏡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塊光屏,光屏由可以ON折轉的E、F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貼著光屏左側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點,右側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
(1)實驗中,若將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則在F板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如果將光線沿BO射向鏡面,會發(fā)現(xiàn)發(fā)射光線沿著OA方向射出,這表明光路是可逆的.
(3)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系的普遍規(guī)律,應當改變入射角大小,進行多次實驗,進行多次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如圖所示,利用該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為完成實驗探究,還需要一個測量工具刻度尺,這個探究活動應選擇較暗(“較暗”“較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
(2)實驗時應選較。ㄝ^厚、較。┑牟AО宕嫫矫骁R,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實驗時,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不變.
(4)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呈現(xiàn)蠟燭的像.
(5)另一組的同學點燃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蠟燭A,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斷其原因是玻璃板與桌面沒有垂直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2.(1)如圖1所示,小磁針在圖示位置靜止,請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極和電源的正極.
(2)按照圖2所示的實物電路,在如圖3的虛線方框內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為“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時的模擬圖,成功對接后,飛船內的航天員看到“天宮一號”紋絲不動,地球在緩緩轉動,則航天員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天宮一號”B.“神舟”飛船C.太陽D.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書從木板頂端由靜止加速下滑的過程中,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書的機械能不斷減小B.木板對書的支持力沒有做功
C.書所受的重力做功越來越快D.斜面的機械效率η≤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