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在探索微觀世界的過程中,科學家對原子的結構進行猜想、實驗,并提出了多種模型.其中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分析 根據(jù)對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理論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
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理論認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兩部分組成,其中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故答案為:核外電子;質子;中子.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子結構及原子核組成問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是一道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每次必須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滑行時有相同的初速度,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它運動的距離越遠,它的速度變化得越慢,進一步推理可得出這樣得結論:如果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5.如圖所示,一盞“220V  11W”的節(jié)能燈與一盞“220V  60W”的白熾燈發(fā)光效應相當.

(1)蘭蘭的臺燈用的是“220V  60W”的白熾燈,它正常發(fā)光的電流是多少?
(2)蘭蘭用一盞11W的節(jié)能燈取代了臺燈上的白熾燈,一年中臺燈工作的時間按2000h算,可節(jié)約多少千瓦時的電?
(3)蘭蘭了解到白熾燈的發(fā)光效率大約只有8%,圖(b)表示了它工作時的能量轉化情況,請計算這盞60W的白熾燈一年工作2000h,會白白浪費掉多少電能?
(4)蘭蘭不明白白熾燈的發(fā)光效率為什么這么低,請你結合白熾燈的原理和圖(b)所示的白熾燈能量轉化 情況示意圖給予合理的解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學校要開運動會,幾個同學討論怎樣才能將鉛球擲得更遠.
陳平說:“擲出點越高,擲得越遠”.王力說:“擲出速度越大,擲得越遠”.李明說:“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吧”.大家經過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鉛球擲得遠近,可能與擲出鉛球點的高度有關.
猜想2:鉛球擲得遠近;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速度有關.
猜想3:鉛球擲得遠近,可能與擲出鉛球的角度(投擲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有關.
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制作了一個小球彈射器,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彈射方向對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鐵架臺上的量角器讀出.他們通過7次實驗得到下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射出距離”指水平距離).
實驗序號射出點高度
h/m
射出速度
v/(m•s-1
射出仰角θ射出距離
l/m
10.5530°2.9
20.51030°9.6
30.51045°10.7
41.01045°11.1
51.51045°11.5
60.51060°9
70.51530°20.7
請你根據(jù)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關證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為驗證猜想1,應選用序號為3、4、5的實驗數(shù)據(jù);
(2)為驗證猜想2,應選用序號為1、2、7的實驗數(shù)據(jù);
(3)為驗證猜想3,應選用序號為2、3、6的實驗數(shù)據(jù);
(4)上面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我們叫做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是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拋出的籃球B.正在啟動的火車
C.水平勻速直行飛行的飛機D.從高處墜落的石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其中甲的含義是什么?汽車從該交通標志牌處到達南京市最快要多少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電磁鐵的磁性有無可以通過電流的有無來控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可以通過電流的強弱和線圈的匝數(shù)來調節(jié),電磁鐵的極性可以通過改變電流的方向和線圈的繞法來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某同學連接電路如下.
(1)請你指出造成電路錯誤的原因是開關閉合后電源短路
(2)將圖中的電路改成正確的電路.(要求只改動一根導線.劃掉的導線上“×”,若需連線用筆劃線表示改動后的導線.)
(3)某同學將電路改正后,當連好最后一根導線時,發(fā)現(xiàn)兩個燈泡立即發(fā)光,請你指出該同學所犯的錯誤是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沒有斷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小麗同學利用老師所給的器材,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裝置.

(1)小麗將系于木塊兩側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定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掛鉤,使作用在木塊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并通過調整鉤碼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的大。
(2)當木塊平衡時,小麗將木塊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木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否平衡;
(3)在實驗時,小麗發(fā)現(xiàn)當兩邊所掛鉤碼個數(shù)不同時,木塊依然處于了平衡狀態(tài),請你幫助小麗分析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木塊與桌面之間存在摩擦力;
(4)找出原因后,小麗把木塊換成木板,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在實驗過程中,小華又發(fā)現(xiàn):當利用再木板上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木板也能平衡,請你她分析原因并找出簡單可行的解決方案:可能是由于木板的質量太大或兩邊的拉力較。粚嶒炛袘x擇質量較小的卡片或兩邊的拉力要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