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小明將裝有熱奶的奶瓶放入室溫的水中,水溫約為20℃,熱奶的溫度約為90℃,測量相關數據,畫出了水和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

(1)其中曲線_____是表示熱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大約經過15min時間,熱奶和水溫度達到相同.從圖象可以看出,熱奶溫度隨放熱時間的變化特點是_____(選 填“溫度先慢后快地降低”或“溫度先快后慢地降低”)

(2)小明還發(fā)現,放在室內的熱水冬天比夏天冷卻快.為了研究“熱水冷卻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明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熱水冷卻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進行猜想)

猜想一:熱水冷卻的快慢與溫差有關(溫差=熱水溫度-環(huán)境溫度);

猜想二:熱水冷卻的快慢與裝水容器的材料有關;

猜想三:熱水冷卻的快慢與熱水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有關.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小明選用3個玻璃杯、1個塑料杯、1個鋁杯(5個杯子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在杯子中分別倒入相同質量、相同溫度的熱水,放在溫度可調控的房間里做了5次實驗,只有第2次實驗用電風扇對杯中熱水吹風(水不溢出).測量熱水溫度從90℃將至50℃所用的時間,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序號

容器材料

水的質量

風扇吹風

初溫/℃

末溫/℃

室溫/℃

冷卻時間/s

1

玻璃

相等

90

50

30

920

2

玻璃

相等

90

50

30

612

3

玻璃

相等

90

50

15

665

4

塑料

相等

90

50

15

780

5

相等

90

50

15

508

(分析與論證)

①請你提出一個新的科學猜想:熱水冷卻快慢還與________有關;

②分析比較實驗1和實驗2的數據,可知熱水表面空氣流速越快,冷卻時間越____(選填“長”或“短”);

③分析序號為3、4、5的三個實驗,可以驗證小明的第____個(選填序號)猜想是___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④在驗證“熱水冷卻快慢與溫差是否有關”的兩次實驗中,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②; 先快后慢地降低 (2)①質量 ②短 ③二 正確 ④質量、液體表面空氣的流速、材料

【解析】

(1)熱傳遞是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直到二者溫度相等時,熱傳遞停止,即達到熱平衡,由圖象中曲線的變化情況分析熱奶溫度隨放熱時間的變化特點
(2)根據生活中的經驗提出合理的猜想;讀懂題意和表格中的信息,結合控制變量法分析即可判斷;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在驗證熱水冷卻快慢與溫差是否有關的兩次實驗中,需要控制不變的因素

(1)熱奶的奶瓶放入室溫的水中,水溫約為20℃,熱奶的溫度約為90℃,熱奶的溫度比水溫高,熱奶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則由圖象可知:熱奶的溫度隨時間降低的是曲線②;

熱奶和容器中的水發(fā)生熱傳遞時,直到二者溫度相等時,熱傳遞停止;從圖象分析可以看出:熱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是開始的5分鐘溫度降低速度較快,5-10分鐘降低的比較緩慢,而10-15分鐘內溫度只降低幾攝氏度,所以變化特點是隨時間的變化熱奶溫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

(2)①根據表格中的內容和生活經驗可知,熱水冷卻快慢還與熱水的質量有關;

②分析比較實驗1和實驗2的數據,可以發(fā)現,熱水質量相同、初溫、末溫相同,空氣流動越快,時間越短,故可以得出熱水表面的空氣流動越快,達到相同冷卻效果的時間越短;

③比較3、4、5的三個實驗可以看出,裝水容器的材料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達到相同的冷卻效果,所用的時間是不同的,說明熱水冷卻的快慢與裝水容器的材料有關的,故此實驗是驗證猜想二的,且猜想二正確;

④驗證熱水冷卻快慢與溫差有關時,根據控制變量法應該選擇溫差不相同,容器的材料和熱水表面空氣的流速相同的實驗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敏用兩只手指和一只鉛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時,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壓在鉛筆兩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手指凹陷程度顯示的

B.左手指受到的壓力小于右手指受到的壓力

C.左手指受到的壓強小于右手指受到的壓強

D.若筆尖面積0.5mm2,右手指受到2N的壓力,筆尖對手指的壓強為4×103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的實驗中:

(1)小明發(fā)現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調節(jié)。小明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

(2)如圖甲所示,在杠桿左邊A處掛四個相同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右邊B處掛同樣鉤碼__________。

(3)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______(變大/變小/不變),其原因是______。

(4)做實驗時,如圖丙所示的杠桿已達到平衡。當杠桿由圖乙的位置變成圖丙的位置時,彈簧秤的示數將__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設杠桿質地均勻,支點恰好在杠桿的中心,并且不計支點處摩擦)

(5)小明繼續(xù)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他們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在B點用輕繩懸掛總重為G的鉤碼,在A點用輕繩豎直懸掛一個彈簧測力計測拉力F,裝置如圖丁所示,使杠桿緩慢勻速上升, 用刻度尺分別測出A、B兩點上升的高度為h1、h2;則:①杠桿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為η=_____。(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②若只將測力計的懸掛點由A移至C點,O、B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則杠桿的機械效率將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實驗中,有三個實心的、大小相同的鐵球A,鐵球B和塑料球C,球A,C離沙地高度相同.現讓三個球同時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球落到沙地上的狀態(tài)如圖中虛線球所示.

(1)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斷出球________釋放前的重力勢能最大.

(2)比較球A,C可得出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3)球在空中下落時減少的重力勢能主要轉化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 A 點由靜止開始滑下,接著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繼續(xù)運動,小車分別停在如圖所示的位置。

(1)小車每次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它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力與______力相互平衡, 相當于小車只受水平方向上的阻力;

(2)從實驗中可以發(fā)現,小車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時,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運動阻力越______(選填“大”或“小”),小車的運動距離越______(選填“長” 或“短”);

(3)從上述實驗結論經過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一直做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分別表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熔化或凝固規(guī)律的圖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種物質是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B.乙種物質是非晶體,圖線表示的是熔化過程

C.丙種物質是非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D.丁種物質是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人對物體做了功的是( 。

A.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

B.工人將貨箱從地面搬到桌上

C.修理工用力推汽車,汽車沒動

D.大力士支撐著大輪胎靜止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我們在學習分子動理論時做過的一些實驗

a:濃硫酸銅溶液與清水開始界面十分清晰,幾天之后,兩種液體混合均勻了;

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發(fā)現拉力示數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

d:將紅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擴散開來;

e:將兩個底面干凈、平整的鉛塊緊壓在一起,兩個鉛塊就會結合在一起,下面吊一個較重的物體也不會將它們拉開

請回答

(1)a和圖_______兩個實驗產生實驗現象的原因相同

(2)b和圖________兩個實驗產生實驗現象的原因相同,實驗表明: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小明在兩只相同的燒杯里裝入初溫和質量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規(guī)格相同的電加熱器給它們加熱,比較它們吸熱的情況.

(1)在此實驗中,除了圖甲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______ ,由于水和食用油吸收熱量的多少不便用儀器測量,可根據______ 來反應吸收熱量的多少.

(2)經過思考,小明想到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本領的兩種方法,

①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多的,吸熱能力______ ;

②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小的,吸熱能力______ .(以上兩空均選填“強或弱”)在物理學中,用______ 表示不同物質的這種性質的差別.

(3)圖乙是小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象,則食用油的比熱容是______ J/(kg℃).(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