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集證據(jù)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收集的數(shù)據(jù)是不合理的,這個數(shù)據(jù)是________修改的,應該根據(jù)所得的數(shù)據(jù),分析________,糾正錯誤。

不可以    原因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學生對收集證據(jù)過程的理解。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在實驗過程中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方法.在收集證據(jù)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收集的數(shù)據(jù)是不合理的,這個數(shù)據(jù)是不可以修改的,應該根據(jù)所得的數(shù)據(jù),分析 原因,糾正錯誤.
故本題答案為:不可以,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9、如果一雙竹筷和一把不銹鋼湯匙一起浸在熱水中,數(shù)秒鐘后用手去接觸竹筷和湯匙時,會感到它們的冷熱程度不一樣.這說明它們傳導熱的本領是不一樣的,那么,不同液體(如水和煤油)傳導熱的本領是否一樣呢?對此,小明進行了探究.他在兩個相同的試管中分別裝入質量和溫度相同的水和煤油,并在水和煤油中分別插入兩支溫度計,然后將兩試管同時放入了100℃的沸水中加熱,如圖所示.實驗時,小明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通過測量得到了試管中水和煤油在不同時刻的溫度值,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得到了正確的結論.[煤油的比熱容為C=2.1×103J/(kg℃)]
時間(S) 0 2 4 6 25 90 130
T水(℃) 10 20 40 50 80 95 98
T油(℃) 10 15 27 34 60 85 92
(1)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下列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小明完成的本次探究過程,采作的探究的步驟有哪些?(請按合理順序寫出)
(2)小明得到的正確結論是什么?
(3)進一步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精英家教網(wǎng)探究速度的變化
提出問題:某校八年級科技小組制作了一種降落傘,這種降落傘在降落過程中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
猜想與假設:①降落過程中速度可能不發(fā)生變化(作勻速運動)
②降落過程中速度可能越來越快(作變速運動)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同學們準備從高樓陽臺上向下釋放降落傘,通過測定降落傘的下落時間來探究降落傘的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通過討論,提出了兩種實驗方案.(如圖是實驗示意圖)
①方案A:采用兩次放傘的方法,具體步驟為:先讓降落傘從30樓(從地面上升30層)陽臺下落到15樓陽臺,測量從30樓陽臺下落到15樓陽臺所用的時間;然后讓降落傘從15樓陽臺下落到地面,測量從15樓陽臺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最后計算并比較降落傘通過這兩段路程的速度.
②方案B:采用一次放傘的方法,具體步驟為:讓降落傘從30樓陽臺下落到地面,分別測量其通過15樓陽臺、到達地面的時間,最后計算并比較降落傘通過這兩段路程的速度.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別采用A、B兩種方案進行測量:
設降落傘從30樓下落到15樓所用的時間為t1,降落傘從15樓下落到地面的時間為t2.測得30樓陽臺到地面的高度為90m,15樓陽臺到地面的高度為45m,測出降落傘下落的時間已經記錄在下表中.
下落時間 t1(s) t2(s)
采用A方案實驗 3 3
采用B方案實驗 3 2
分析與論證:請根據(jù)測量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采用A方案實驗
①降落傘從30樓下落到15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1=
 
m/s
②降落傘從15樓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2=
 
m/s
③比較降落傘通過這兩段路程的速度,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為什么會有這種結論?
(2)采用B方案實驗
①降落傘從30樓下落到15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1=
 
m/s
②降落傘從15樓下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V2=
 
m/s
③比較降落傘通過這兩段路程的速度,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為什么會有這種結論?
評估:比較A、B兩種實驗方案,簡單回答問題:
(3)如果降落傘下落速度不變,采用這兩種方案得到的結論相同嗎?為什么?
(4)如果降落傘下落越來越快,采用這兩種方案得到的結論相同嗎?為什么?
(5)探究降落傘下落速度是否變化,在前面的A、B兩種實驗方案中,你認為應該采用哪種方案更好些?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同學們要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他們來到實驗室,選用的器材如圖:
(1)請你簡要說出實驗探究前應怎樣合理擺放和調整器材:
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線上
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線上
;
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器材調好后,蠟燭從離透鏡較遠的地方逐漸向透鏡移動,調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測出了不同位置時像的高度,并將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中.凸透鏡焦距f=10cm
物體到凸透鏡距離u/cm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1 2 4 10
文莉同學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凸透鏡成的像是倒立的:
林哲同學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物體到凸透鏡距離越近,像就越大.
請你對他們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作出點評:
①兩位同學的結論在收集的證據(jù)范圍內成立,符合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所體現(xiàn)出的規(guī)律;
②兩位同學都沒有收集u≤f范圍內的證據(jù),所以結論不完整.
①兩位同學的結論在收集的證據(jù)范圍內成立,符合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所體現(xiàn)出的規(guī)律;
②兩位同學都沒有收集u≤f范圍內的證據(jù),所以結論不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麗從課外讀物中知道:蝙蝠是根據(jù)反射聲波的方位和時間來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的.這時她想:這說明聲音在反射過程中一定遵循什么規(guī)律,這規(guī)律是什么呢?她在老師的幫助下,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
在穿衣鏡前放個桌子,找兩個較長的紙筒和一架小半導體收音機(一塊機械手表也可以).先在桌面卜放--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一條跟鏡面相垂直的直線,這條直線叫鏡面的法線,在法線的一側平放一個紙筒,送音紙筒的筒口前放上那架收音機,讓它的喇叭正對著送音紙筒,打開收音機,讓它發(fā)出最小的聲音,慢慢改變聽音紙筒和法線的夾角,當轉到如圖所繪位置時,聽到的聲音最響.請回答:
(1)在這個實驗里,假如我們把送音紙筒中軸線和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聽音紙筒中軸線和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聲波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聲波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你認為此結論有什么用途?請舉例說明.
聲波按一定規(guī)律反射,將反射墻做成一個幾何形狀,可使聲波反射到一定的位置.例如:天壇回音壁,故宮中的三音石中的聲反射,便是聲音經過多次反射的結果
聲波按一定規(guī)律反射,將反射墻做成一個幾何形狀,可使聲波反射到一定的位置.例如:天壇回音壁,故宮中的三音石中的聲反射,便是聲音經過多次反射的結果

(3)小麗的探究過程經歷了怎樣的思維程序?(答出四個以上)
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
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汁劃、收集證據(jù)、評估交流等,某組同學探究“物體下落時運動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如下:
A.有同學認為:物體下落的時間越長,運動的速度越大.
B.他們計劃利用一些“小紙杯”作為研究對象,用超聲測距儀測量“小紙杯”在空中直線下落時的下落距離.找出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以驗證假設.
C.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同學們首先測量了單只“小紙杯”在空中下落過程中不同時刻的下落距離,將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圖(a)是對應的路程一時間圖線.然后將不同數(shù)量的“小紙杯”疊放在一起從空中下落,分別測出它們的速度一時間圖線,如圖(b)中圖線l、2、3、4、5所示.
D.同學們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后,證實了他們的假設.
(1)與上述過程中A、C步驟相應的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分別是
 
 

(2)圖(a)中的AB段反映了物體在做
 
運動,表中x處的值為
 

(3)圖(b)中各條圖線具有共同特點,“小紙杯”在下落的開始階段做
 
運動,最后“小紙杯”做
 
運動.
時間/s 下落距離/m
0.0 0.000
0.4 0.036
0.8 0.467
1.2 0.957
1.6 1.447
2.0 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