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碼總重/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指針位置/cm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3 | 5.5 |
液體密度ρ/(g/cm3) | 0.8 | 1.0 | 1.2 | 1.3 | 1.7 |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N | 2.4 | 2.8 | 3.2 | 3.4 | 4.2 |
分析 (1)(2)本題考查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設計、分析實驗,被研究問題是彈簧受的拉力,影響因素是彈簧的材料、原來長度、橫截面積、拉力;
(3)拉力達到3N以后,彈黃的伸長量與拉力便不再成正比了,根據此分析便可;
(4)受相同的拉力,彈簧伸長變化越明顯,說明其精確度越高;
(5)①通過分析歸納出彈簧秤示數隨液體密度變化的規(guī)律,列方程求出小桶的重和桶的容積,得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式,便可以確定選項;
②由①可知塑料杯的重力;根據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代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式可求出密度秤的分度值;
根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式,將彈簧秤示數代入,便可以求出液體密度;
③明確塑料杯的重,便可確定密度秤的零刻度線位置,根據題目要求將指針調零即可;
④根據修正后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將液體密度代入即可求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解答 解:(1))(a)和(b)它們的原長都是L0,即原長相同,它們的橫截面積也相同,測力計讀數都是6N,即兩彈簧受的拉力相同,兩次實驗用的彈簧A、B是用不種金屬絲制成的,即材料不同,這樣控制了彈簧原長、材料橫截面積、所受拉力這三個因素相同,材料這一因素不同,我們看到△L2大于△L1,即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
(2)(a)和(c)兩次實驗用的彈簧A、C用同種金屬絲制成,即所用的材料是相同的,它們的橫截面積也相同,測力計讀數都是6N,即兩彈簧受的拉力相同,兩根彈簧的原長是分別是L0和L0′,即原長不同,這樣控制不變的因素是材料、橫截面積、拉力,變化的因素是原長,我們看到△L3大于△L1,即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
(3)從表中的數據知:當鉤碼的拉力是0N時,彈簧的長度是2.5cm,只有B圖符合題意;
(4)由圖知,ABCD所受拉力大小相同,D彈簧形變程度最大,說明其最靈敏;
(5)①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桶的重力加上桶內液體重力:F=G桶+G液=G桶+ρ液Vg,
將第一、二兩次實驗數據代入公式得:
2.4N=G桶+0.8×103kg/m3×V×10N/kg,----①
2.8N=G桶+1.0×103kg/m3×V×10N/kg,----②
由①②聯(lián)立方程組解得:
G桶=0.8N,V=2×10-4m3,
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關系為:
F=G桶+ρ液Vg=0.8N+2×10-4m3×10N/kg×ρ液,
可見F和ρ液是一次函數關系,應選擇A圖象.
②由①可知,塑料杯的自重G桶=0.8N.
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G桶=0.8N,此時塑料桶中沒有液體,ρ液=0,
由圖乙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
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0N,代入F=G桶+ρ液Vg=0.8N+2×10-4m3×10N/kg×ρ液,
解得ρ液=0.1×103kg/m3=0.1g/cm3,
所以改造的密度秤的分度值0.1g/cm3.
如圖乙所示,指針指在5N的位置,將F=5N,代入F=G桶+ρ液Vg=0.8N+2×10-4m3×10N/kg×ρ液,
解得ρ液=2.1×103kg/m3=2.1g/cm3.
③當桶內不加液體時,即相當于液體密度為為0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桶的重力0.8N,彈簧測力計上0.8N刻度延長標記為0g/cm3,
為了密度稱的“0刻度線”與彈簧測力計的“0刻度線”重合,小華的修正做法是:先將塑料杯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再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校零.
④修正后的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關系為:F=ρ液Vg=2×10-4m3×10N/kg×ρ液,可見F和ρ液是正比例函數關系,
當塑料桶中重新裝滿的液體密度ρ液=0.8g/cm3=0.8×103kg/m3,
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ρ液Vg=2×10-4m3×10N/kg×0.8×103kg/m3=1.6N.
(1)外力、金屬絲的材料和粗細、原長;彈簧圈直徑;彈簧長度的增加量越大;(2)外力、金屬絲的材料和粗細、彈簧圈直徑;原長;彈簧長度的增加量越大;(3)B;(4)D;(5)①B;②0.1;2.1;③將塑料桶掛在秤鉤上后,先將指針對齊彈簧測力計的0刻度線,然后再進行測量后標注密度的刻度值;④1.6.
點評 本題不要受已有知識點干擾: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所受拉力成正比,這里考查的控制變量法的思想,通過題意找出被研問題,影響該問題的因素,在設計實驗、描述結述時,要注意說清控制什么因素一定的思想,這是控制變量法的關鍵所在.
利用坐標圖象反應物理量的關系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必須有較好的數學基礎才行,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得出兩個物理量之間的數學表達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也為解決下面的問題打下了基礎.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編號 | 材料 | 長度(cm) | 橫截面積(cm2) |
A | 銅 | 60 | 0.76 |
B | 銅 | 60 | 0.89 |
C | 銅 | 60 | 1.02 |
D | 銅 | 80 | 0.76 |
E | 銅 | 80 | 1.02 |
F | 銅 | 100 | 0.76 |
G | 鋼 | 80 | 1.02 |
H | 尼龍 | 80 | 1.02 |
I | 尼龍 | 100 | 1.0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物塊 | A | B | C | D | E | F |
物塊的密度(x103千克/米3) | 2.7 | 2.2 | 1.6 | 0.8 | 0.6 | 0.4 |
實驗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序號 | 材料 | 物質質量 (kg) | 下落高度(m) | 下落時間(s) |
1 | 鐵球 | 1 | 20 | 1.96 |
2 | 鐵球 | 1 | 30 | 2.47 |
3 | 鉛球 | 1 | 20 | 1.96 |
4 | 鉛球 | 1 | 20 | 1.9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序號 | 瓶和沙總質量(千克) | 深度h(米) |
1 | 0.2 | 0.06 |
2 | 0.4 | 0.12 |
3 | 0.6 | 0.18 |
實驗序號 | 瓶和沙總質量(千克) | 深度h(米) |
4 | 0.2 | 0.08 |
5 | 0.4 | 0.16 |
6 | 0.6 | 0.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 序號 | 小球質 量m/g] | 小球在斜面AO上 釋放高度H/cm | 斜面OB 的傾角θ/o | 小球在斜面OB上 的最大高度h/cm |
1 | 5 | 10 | 40 | 9.0[ |
2 | 30 | 8.6 | ||
3 | 20 | 8.0 | ||
4 | 7 | 10 | 40 | 9.0 |
5 | 30 | 8.6 | ||
6 | 20 | 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次數 | ρ/(kg/m3) | L/m | H/m | F/N |
1 | 1.0×103 | 0.1 | 0.1 | 5 |
2 | 1.0×103 | 0.2 | 0.1 | 10 |
3 | 1.0×103 | 0.1 | 0.2 | 20 |
4 | 0.8×103 | 0.2 | 0.1 | 8 |
5 | 0.8×103 | 0.2 | 0.2 | 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閉合S1,斷開S2,L1發(fā)光,L2不發(fā)光 | B. | 閉合S1、S2,L1、L2都發(fā)光 | ||
C. | 閉合S2,斷開S1,L1、L2都發(fā)光 | D. | S1、S2都斷開,L1、L2都不發(fā)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甲中,高壓鍋能很快煮熟食物是因為鍋內氣壓增大,水的沸點降低 | |
B. | 圖乙中,水杯中的水不流出來是因為大氣壓的作用 | |
C. | 圖丙中,壓路機上的碾子質量很大,增大壓力是為了增大摩擦 | |
D. | 圖丁中,溜冰鞋的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很小,因而冰刀對冰面的壓強很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