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們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勻速向上拉動物塊(如圖),收集了下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斜面的傾斜程度物塊重力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長度S/m機械效率η/%
1較緩50.22.4141.7
2較陡50.53.2178.1
3最陡50.74.3181.4
(1)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斜面越緩越省力(選填“省”或“費”).
(2)該小組又進行了第4次實驗,他們在斜面上鋪上棉布,使斜面變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長分別是0.5m和1m,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同一物塊沿斜面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5N,他們測得這種情況下斜面的機械效率為55.6%.
(3)把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與表中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
(4)當(dāng)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勻速向上拉動物塊時,物塊所受的拉力大于物塊所受的摩擦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斜面在生產(chǎn)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請任舉一例,并說明使用它的好處:盤山公路,可以省力.

分析 (1)分析表中第二列與第五列對比斜面坡度與沿斜面拉力的變化情況即可得出答案;
(2)根據(jù)W=Gh求出有用功,根據(jù)W=Fs求出總功,利用η=$\frac{{W}_{有}}{{W}_{總}}$求出這種情況下斜面的機械效率;
(3)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分析四組實驗數(shù)據(jù),抓住變量和不變量即可得出結(jié)論;
(4)實驗過程中,用彈簧測力計拉物體在斜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F除克服摩擦力f外還要克服一部分物體的重力,根據(jù)W=Fs分析總功和額外功的大小即可得出答案;
(5)在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應(yīng)用了斜面工作原理的實例有盤山公路和螺絲釘?shù)穆菁y等,都是為了省力.

解答 解:
(1)分析表中第二列與第五列對比斜面坡度與沿斜面拉力的變化情況可知,斜面越緩越越省力;
(2)這種情況下斜面的機械效率:η=$\frac{{W}_{有}}{{W}_{總}}$=$\frac{Gh}{Fs}$=$\frac{5N×0.5m}{4.5N×1m}$×100%≈55.6%;
(3)分析表格中的第二列和第七列可知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傾斜程度有關(guān),分析低2次和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故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
(4)實驗過程中,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要同時克服摩擦力f和物體的一部分重力,因此屬多力平衡;
根據(jù)W=W+W,W小于W,即fS小于FS,斜面的長S相同,所以f<F;
(5)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應(yīng)用斜面工作原理的實例:盤山公路,螺絲釘?shù)穆菁y,都是為了省力.
故答案為:(1);(2)55.6%;(3)斜面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4)大于;(5)盤山公路,可以省力.

點評 本題考查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涉及到功的計算、效率的計算,關(guān)鍵是會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jié)規(guī)律.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驗證實驗:
(1)請你設(shè)計實驗證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讓熱的水蒸氣接觸冷的玻璃,會有小水滴生成.由此證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
(2)請你完成實驗設(shè)計“真空不能傳聲”:
器材鬧鈴,玻璃罩,抽氣機,秒表實驗步驟
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小虎同學(xué)利用注射器(容積為V)、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估測大氣壓的值
(1)實驗時,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做的目的是排盡筒內(nèi)的空氣,密封注射器.
(2)如圖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dāng)注射器的活塞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長L,則大氣壓的值可表示為 p=$\frac{FL}{V}$(用題中的字母表示).
(3)實驗過程中注射器筒內(nèi)漏進了少量空氣.則測得的大氣壓值偏。ㄟx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奧運火炬登珠峰”開創(chuàng)了奧運火炬?zhèn)鬟f的歷史先河.火炬進發(fā)珠峰.“高原反應(yīng)”是隊員們必須面對的諸多困難之一,“高原反應(yīng)”與氣壓有關(guān),高度越高,氣壓越小(填“越大”或“越小”);列車經(jīng)過時,站臺上候車的乘客應(yīng)站在1m安全線外,若人離鐵道太近很可能被吸進鐵道,這是由于車與人之間的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造成的.(填“增大”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兩個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別盛有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ρ酒精),比較兩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力和壓強(  )
A.甲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力較大、乙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較大
B.甲、乙兩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力相同、甲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較大
C.甲、乙兩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力相同、壓強也相同
D.甲、乙兩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力相同、乙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在天宮一號進行了太空授課,在失重狀態(tài)(可以認(rèn)為不受重力)的天宮一號中,下列情況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聶海勝“懸空打坐”
B.用單擺演示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C.推開后的陀螺旋轉(zhuǎn)著向前運動
D.彈簧下端掛質(zhì)量不同的物體,其長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探究實驗
(1)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小聰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他用如圖1所示的方法,做了一個對比實驗來驗證其猜想.

他的實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把木塊按圖1(甲)的方式放在木桌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并記錄Fl的大。
第二步:把木塊按圖1(乙)的方式放在鋪有棉布的桌子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2,并記錄F2的大。
小紅認(rèn)為他的做法不妥,他沒有控制好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材料相同,所以實驗結(jié)果不能充分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請你對上面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并設(shè)計一個(改進后)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2)現(xiàn)有A、B兩組儀器.
A組:如圖2所示的用來測量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儀器兩個.
B組:兩個相同的燒杯、刻度清晰的量筒、已調(diào)平的天平(不含砝碼).
小聰和小紅分別用這兩組儀器來鑒別哪杯是清水,哪杯是濃鹽水.
①小聰用A組儀器來鑒別.他是依據(jù)不同液體在同一深度產(chǎn)生的壓強與密度有關(guān),液體的密度越大進行實驗的.他在實驗時,應(yīng)注意的關(guān)鍵之處是:保持金屬盒在兩種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②小紅用B組儀器來鑒別.她在實驗時,應(yīng)注意的關(guān)鍵之處是:用量筒量取等體積的兩種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1是甲、乙兩個物體的頻閃照片,從圖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甲(選填“甲”或“乙”),如圖2所示是汽車上的速度在某一時刻的示數(shù),此時汽車的速度是100km/h.若汽車以這個速度行駛3h,則汽車通過的路程為300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甲、乙兩實心銅球,吸收熱量之比為3:1,它們升高的溫度相同,則甲、乙兩球比熱容之比為(  )
A.3:1B.1:1
C.1:3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