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乙兩小組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有:電源(電壓恒為4.5 V),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個,開關一個,定值電阻四個(5 Ω、10 Ω、15 Ω、20 Ω),滑動變阻器三只(規(guī)格分別為“10Ω 2 A”、“25Ω 1 A”和“50Ω 1 A”),小燈泡一只(額定電壓2.5V),導線若干。

1)甲小組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①請你根據(jù)圖甲的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________

②他們將5 Ω的電阻接入電路,檢查無誤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壓表有示數(shù),電流表無示數(shù),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③排除故障后進行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由此可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

電壓U/V

1.0

1.5

3.0

電流I/A

0.2

0.3

0.6

2)乙小組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①將5 Ω的電阻接入電路,檢查無誤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5 V,并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再用10 Ω的電阻替代5 Ω的電阻,此時滑片應向____(填“左”或“右”)端移動,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了用四個定值電阻完成四組實驗,應選擇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是________________。

③用小燈泡替換定值電阻,移動滑片使燈泡正常發(fā)光,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____W.

【答案】 電阻R斷路 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控制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不變 50Ω 1 A 0.75

【解析】

(1)①[1]由圖甲可知,滑動變阻器與定值電阻R串聯(lián),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的時候,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變;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實物圖連接如圖:

;

②[2]電流表無示數(shù),表明電流表所在電路斷路;電壓表有示數(shù),所以有可能是定值電阻R斷路;

③[3]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當電阻不變時,電壓增大為原來的幾倍,電流也增大為原來的幾倍,即電流與電壓成正比,可得結論: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2)①[4]10Ω的電阻替代5Ω的電阻,定值電阻R分壓變大,大于原來的電壓,為使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保持1.5V不變,應增大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應增大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由題中的電路圖可知,應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保持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一定;

[5]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目的是使使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保持1.5V不變;

②[6]由題圖可知,定值電阻和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電壓表測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根據(jù)串聯(lián)分壓的知識分析可知,當定值電阻的阻值最大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也最大;當定值電阻時,電壓表示數(shù),由歐姆定律得,此時電路中的電流: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則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

;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則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

;

由歐姆定律得,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應為:

;

故為了完成用四個定值電阻進行實驗,應選擇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是“50Ω 1A”;

③[7]當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其兩端的電壓,電流表選擇00.6A量程,分度值為0.02A,示數(shù)為0.33A,即,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一種溫度自動報警器的工作原理圖,其中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電磁繼電器中的電磁鐵的工作原理是電磁感應

B.電磁繼電器實質(zhì)是一種電路開關,可以用一個電路控制另一個電路

C.溫度較高時,指示燈亮起,該裝置報警

D.溫度較低時,電鈴響起,該裝置報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安裝在襄陽東站內(nèi)的一種即熱式節(jié)能飲水機的原理圖。燒開的水很燙不能即飲用,即熱式節(jié)能飲水機中的熱交換套管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的奧秘在于將進水管與出水管貼在一起,利用進水管中的冷水給出水管中的開水降溫,同時,進水管中的冷水被預熱后送到加熱腔中用電加熱器燒開。如圖所示,當節(jié)能飲水機的出水流量為1.8L/min 20℃的自來水經(jīng)熱交換套管后被預熱成80℃的熱水流進加熱腔,同時有相同質(zhì)量的100℃的開水從加熱腔流進熱交換套管變成可供直接飲用的溫開水流出。

(1)可供直接飲用的溫開水的溫度是多少?(不計熱交換套管中的熱損失)

(2)若電加熱器的效率為90%,則電加熱器每分鐘釋放的熱量為多少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兩節(jié)新的干電池(電壓恒定為U)。電壓表V(0~3 V、0~15 V)、電流表A(0~0.6 A0~3 A);瑒幼冏杵( )、開關、導線若干。實驗室有一只標有“ ”的電阻R(?為模糊不清的一個數(shù)字),小明想利用“伏安法”測量R的阻值。

(1)小明設計的實驗電路如圖甲,這種連接方式稱之為電流表“外接法”。電壓表和電流表本身均有一定大小的電阻,在接入電路測量時,其兩端均有一定大小的電壓和電流通過,并可以直接讀出電壓和電流大小。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接入會導致實驗存在一定的系統(tǒng)誤差。利用圖甲測量R的電壓和電流的大小,________(選填“電壓”或“電流”)值測量是不準確的,導致R的測量值________(選填“偏大”、“準確”或“偏小”)

(2)小明按圖甲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壓表有讀數(shù),電流表指針幾乎沒有偏轉(zhuǎn),無法測出電阻R的值,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經(jīng)老師指導后,他利用原有器材并補充適當?shù)钠鞑。重新設計測量電阻R的實驗方案,設計的電路如圖乙,其中定值電阻。他連接電路后,先將開關SR相連,電壓表示數(shù)為,然后將開關SR0相連,電壓表示數(shù)為,則________(U、、R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所用電源電壓恒為3V,小燈泡上標有“2.5V”字樣。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的實物電路圖連接完整__。

次數(shù)

電壓U/V

電流I/A

實際電功率P/W

發(fā)光情況

1

0.5

0.10

0.06

不亮

2

1.5

0.20

0.30

偏亮

3

2.5

0.30

正常

4

2.8

0.32

0.90

更亮

2)在連接電路時,開關始終是________(填斷開閉合)的,在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________(填)端。

3)閉合開關后進行了4次實驗,并將有關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記錄在題目的表格中,第1次實驗小燈泡不亮的原因是燈泡實際功率________(填太大太小)。

4)分析上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____W,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小燈泡的實際功率越________,燈泡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強乘坐自動扶梯勻速上升的過程中,他的

A.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B. 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不變

C. 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不變

D.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新購了一批書,將書從一樓搬到三樓,小紅想測定小明一次全部搬完書的過程中對書做功的功率。于是小紅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步驟:(A)測出所有書的總質(zhì)量m;(B)測出樓梯的總長度L;(C)測出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h;(D)測出小明搬書上樓所用的時間t;(E)計算出小明搬書的功率P.小紅的實驗步驟中多余的是:____。(填寫步驟前的字母即可)實際中由于書較多,小明采用分兩批將書搬上三樓的辦法搬完了書,兩種搬書的方法:①是把所有書一次搬上樓;②是先搬一部分書上樓,再搬剩下的部分。假設小明搬書上樓的速度相同,兩種方法中功率大的是__;機械效率高的是__。(填序號①或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乙輕質(zhì)彈簧,彈簧上端連有一邊長為0.1m的正方體物塊A,當容器中水的深度為20cm時,物塊A的體積露出水面,此時彈簧恰好處于自然伸長狀態(tài)(ρ1.0×103kg/m3,g10N/kg).求:

1)物塊A受到的浮力;

2)物塊A的密度;

3)往容器緩慢加水,至物塊A剛好浸沒水中,立即停止加水,彈簧伸長了3cm,此時彈簧對木塊A的作用力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四個熱學實驗。請寫出下面各實驗說明的物理知識。

1A實驗說明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___;

2B實驗說明利用內(nèi)能可以轉(zhuǎn)化為_____;

3C實驗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

4D實驗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