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如圖所示電路,電阻R1=10Ω,閉合開關S,電流表A1的示數為0.3A,電流表A2的示數為0.5A.
求:(1)電源電壓是多少?
(2)R2的電阻是多少?
(3)在10min內電阻R1產生的熱量是多少?

分析 (1)由圖可知,兩電阻并聯,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由并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計算電源電壓;
(2)根據并聯電路電流特點計算R2的電流,由歐姆定律計算R2的電阻;
(3)由Q=I2Rt計算R1產生的熱量.

解答 解:
(1)由圖可知,兩電阻并聯,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
由并聯電路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可得電源的電壓:
U=U2=U1=I1R1=0.3A×10Ω=3V;
(2)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R2的電流:
I2=I-I1=0.5A-0.3A=0.2A,
所以R2=$\frac{U}{{I}_{2}}$=$\frac{3V}{0.2A}$=15Ω;
(3)由Q=I2Rt可得10min內電阻R1產生的熱量:
Q1=I12R1t=(0.3A)2×10Ω×10×60S=540J.
答:(1)電源電壓是3V;
(2)R2的電阻是15Ω;
(3)在10min內電阻R1產生的熱量是540J.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并聯電路的特點,歐姆定律的應用和焦耳定律公式的應用,熟練運用公式,正確識別電路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圖中物體所受的兩個力彼此平衡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桌面上甲、乙兩個圓柱形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酒精,實心木球和實心鐵球的體積相等,如圖所示.水、酒精、木球、和鐵球的密度分別為ρ、ρ酒精、ρ、ρ,且ρ<ρ酒精<ρ<ρ.將鐵球放入水中、木球放入酒精中,靜止時鐵球和木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別為F1和F2,水和酒精對杯底的壓強分別為p1和p2,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面是小宇同學“物理學習筆記本”中的部分摘錄,其中錯誤的是( 。
A.熱機的工作原理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B.熱傳遞過程中,內能多的物體把內能傳遞給內能少的物體
C.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征
D.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甲、乙所示的工具都是用來測量體溫的,甲是體溫計,它是根據液體熱脹泠縮的原理工作的,乙圖所示的測溫儀是通過接收身體表面輻射出來的紅外線 (選填:“紫外線”、“紅外線”)來測溫的.對于高燒病人,我們可以用酒精擦身,利用酒精汽化(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要吸熱(選填“吸熱”、“放熱”)來降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為12V,小燈泡L標有“3V 1.5W”字樣,滑動變阻器尺標有“50Ω 1A”字樣,電壓表使用的量程為0~15V,電流表使用的量程為0~0.6A,R0為一定值電阻;當閉合開關S、S2,斷開S1時,燈泡L恰好正常發(fā)光(不計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求:
(1)小燈泡L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
(2)閉合開關S、S2斷開S1時,通電1min,電流通過定值電阻R0所做的功;
(3)當閉合開關S、S1,斷開S2時,在保證電表不超過量程,燈泡L兩端的電壓不超過額定電壓的情況下,滑動變阻器R的功率的變化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當開關S2閉合、S1斷開時,電流表示數為0.3A,電壓表示數為9V;若將兩表互換位置,并同時閉合S1和S2時,電流表示數為0.5A.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電壓表示數仍為9VB.R1的阻值為18Ω
C.R2的阻值為45ΩD.電流表示數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小明在一支鉛筆芯兩端加了3V電壓,測出通過鉛筆芯的電流是1.5A.則該鉛筆芯電阻為2Ω;若加在這支鉛筆芯兩端的電壓增加到6V時,此時通過它的電流是3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如表及圖所示,是某電熱飲水機說時書的一些數據和電路原理圖,該電熱飲水機有加熱和保溫兩種工作狀態(tài)(由機內的溫控開關S0控制).則:
熱水箱容量1L加熱時功率500W
額定電壓220V保溫時功率50W
當開關S和S0都閉合時,飲水機處于加熱狀態(tài)(選填“加熱”或“保溫”),因為此時兩電阻并聯電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