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水的各種狀態(tài),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早春,瀝瀝小雨,河面上會出現(xiàn)“白氣”,說明液化吸熱
B.炎夏,冰箱中拿出來的冰棍熔化,是因為吸收熱量
C.深秋,露水增多,露水是水蒸氣的汽化現(xiàn)象
D.隆冬,玻璃窗內(nèi)表面通常會有一層白霜,這是水蒸氣升華現(xiàn)象

分析 (1)物質(zhì)從固態(tài)到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做做汽化,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做液化;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
(2)吸收熱量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有:熔化、汽化和升華;放出熱量的物體變化過程有:凝固、液化和凝華.

解答 解:A.早春,“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jié)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水蒸氣液化需要放出熱量,故A錯誤;
B.炎夏,冰棍熔化需要吸收熱量,故B正確;
C.深秋,露水增多,露水是水蒸氣的液化現(xiàn)象,故C錯誤;
D.隆冬,玻璃窗內(nèi)表面的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jié)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xiàn)象,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三種物質(zhì)三種狀態(tài)之間六種物態(tài)變化,都是基礎性的,要求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強對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儲備,以便能夠靈活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幾位同學使用彈簧拉力器鍛煉身體,每位同學都可以將彈簧拉力器拉開至兩臂伸直,兩臂伸直時對彈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幾個同學都一樣大B.手臂長的同學
C.體重大的同學D.力氣大的同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7.如圖所示,請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
次數(shù)
鉤碼總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h/m測力計示數(shù)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η
140.11.80.3
260.12.40.383%
340.11.40.557%
(1)測繩端拉力F時,應盡量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74%.(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b圖做的;第4次實驗是用c圖做的.(選填“a”、“b”或“c”)
(4)由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由1、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填“越高”、“越低”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如圖,在盛水的水池側(cè)面有一段斜面AB,長4m,高0.5m,質(zhì)量為1.58kg的實心鐵塊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勻速從底端拉到斜面B點,若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5%,鐵塊的密度為7.9×103kg/m3,水的密度為1×103kg/m3,試求:
(1)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
(2)拉力F的功率;
(3)鐵塊所受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小東學習小組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要求: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時,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大;連線不得交叉.
(2)小組內(nèi)小港同學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到某一點時,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乙)為2.2V,
若他想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接下來的操作是將滑片向B端移動,直到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5V.
(3)小路同學在實驗中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電壓表、電流表均有示數(shù),但小燈泡不亮,原因可能是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太。▽懗鲆环N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如圖甲是人正常眼球解剖圖.

若在離眼球前較遠處放置一支圖乙蠟燭,則在視網(wǎng)膜上可成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像是圖丙中的D(選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小麗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2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較合適.實驗中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在實驗過程中,小麗移動蠟燭B,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確定了像的位置.為了研究平面鏡所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小麗用光屏代替蠟燭B,她不能(選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蠟燭A的像,由此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3)她用如圖乙所示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足夠長).實驗時應先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當燭焰離凸透鏡20cm 時,在另一側(c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燭焰的像,隨著蠟燭的燃燒,可觀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上/下)移動;移動蠟燭,使燭焰離凸透鏡10cm,再移動光屏,能(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核電站利用核能發(fā)電,核能屬于不可再生(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電站發(fā)生重大事故時,為降低核安全周圍的溫度,用水對其冷卻,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