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紅做“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時,所用器材有:電源、未知電阻Rx、電流表、電壓表、開關、滑動變阻器各一個,導線若干.
實驗次數(shù)U/VI/AR/Ω
130.2611.5
22.40.212
32
(1)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原理是R=$\frac{U}{I}$,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必須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就應該位于阻值最大的一端.
(2)電路連接好后,小紅進行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其中第3次實驗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第3次實驗所測的電阻值為12.5Ω.
(3)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Rx的阻值為12Ω.

分析 (1)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電壓表測出電阻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出通過電阻的電流,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其大小;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處于最大值,以免接錯,電流過大燒壞用電器;
(2)根據(jù)電流表的指針位置讀數(shù),由R=$\frac{U}{I}$求得電阻值;
(3)求出三次電阻值的平均值得出結論.

解答 解:(1)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為:R=$\frac{U}{I}$;
為避免接錯線路,造成電流過大燒壞用電器,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處于最大阻值的一端;
(2)由圖知,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示數(shù)為0.16A;
此時電阻值為:R3=$\frac{{U}_{3}}{{I}_{3}}$=$\frac{2V}{0.16A}$=12.5Ω;
(3)Rx的阻值:Rx=$\frac{{R}_{1}+{R}_{2}+{R}_{3}}{3}$=$\frac{11.5Ω+12Ω+12.5Ω}{3}$=12Ω.
故答案為:(1)R=$\frac{U}{I}$;斷開;大;(2)12.5;(3)12.

點評 本題是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考查了電流表的讀數(shù)、電阻的計算等,注意最后電阻值的計算,即求出三次電阻值的平均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9.(1)根據(jù)透鏡的性質(zhì),完成圖中的光路.
(2)請在虛框內(nèi)填上適當?shù)耐哥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如圖所示,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讓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將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豎直向下運動(選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豎直向上”或“豎直向下”),該像為虛像(選填“實”或“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焦距時,小明在上午第二節(jié)課后(9:30左右),將凸透鏡與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調(diào)節(jié)凸透鏡到地面的距離,直至地面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的亮點,小明認為此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旁邊的同學卻告訴他,這個亮點不是凸透鏡的焦點,其理由是沒有正對太陽光.小明明白自己的錯誤操作后,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太陽光通過透鏡,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下方,如圖所示.當在紙上呈現(xiàn)一個較小的光斑時,就測得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小華推斷,凸透鏡的焦距一定大于L.你認為小華的推斷不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為了檢驗小華的推斷是否正確,可將凸透鏡向下方的紙張慢慢移近,若觀察到紙上呈現(xiàn)的光斑變。ㄟx填“大”或“小”),則他的推斷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沈明同學做“測定小燈泡電阻”的實驗,已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2V,不發(fā)光時的電阻約為10Ω,電源選用兩節(jié)新干電池.請你完成下列內(nèi)容:

(1)如圖1所示,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正確連接好實驗電路;
(2)閉合開關后,他發(fā)現(xiàn)小燈泡不亮,電流表指針偏轉(zhuǎn),電壓表示數(shù)幾乎為0,產(chǎn)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B;(填寫字母序號)
A.開關接觸不良                        B.小燈泡燈絲短路
C.小燈泡與燈座接觸不良                D.電流表斷路
(3)電路正常后,閉合開關,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如表;
次數(shù)U/VI/A
12.00.2
2
32.50.22
①第二次實驗時的電壓表、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2、3所示,此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2V,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為11Ω.
②他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燈絲的電阻是不同的,同時還了解到其他同學也得到類似的結果,出現(xiàn)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燈絲的電阻不同是因為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按照圖甲連接電路并進行測量,下表是測出的幾組數(shù)據(jù),由此可知待測電阻RX是15.2Ω.如果考慮電壓表和電流表本身電阻的影響,從理論上分析,測量值會比真實值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實驗次數(shù)電壓U/V電流I/A
11.50.1
22.10.14
32.80.18
(2)若把圖甲中電流表與電壓表的位置互換,閉合開關會出現(xiàn)以下情況中的D.
A.電流表被燒壞          B.電壓表被燒壞   C.電流表有示數(shù)          D.電壓表有示數(shù)
(3)實驗結束后,小明向老師提出:若再提供一只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R0,即使不使電壓表也能測出RX的阻值.圖乙是小明設計的實驗電路圖,他的做法是: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適當?shù)奈恢,將S接到a時,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I1;再將S接到b,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I2.根據(jù)I2RX=I1R0,可得RX=$\frac{{I}_{1}{R}_{0}}{{I}_{2}}$.請對小明的實驗方案做出評價.(寫出簡要的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小明的爸爸是有名的電器維修師傅,有一次小明發(fā)現(xiàn)爸爸那里15Ω和25Ω的兩個電阻的標稱看不清了,他想用剛學過的電學知識幫爸爸一點忙.
(l)請你幫小明設計一個能夠鑒別電阻阻值大小的最簡單電路(身邊器材包括舊的干電池、電流表、開關各一個及導線若干),并將電路圖畫在圖甲的虛線框內(nèi).

(2)小明懷疑廠家生產(chǎn)的定值電阻的阻值有較大誤差,為進一步測量15Ω電阻的阻值,在你設計的最簡電路圖甲的基礎上,你做的修改方案是在待測電阻兩端并聯(lián)一只電壓表(用文字說明便可).
(3)小明用額定電壓3.8V的小燈泡替換15Ω的定值電阻,重新做實驗.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小燈泡和定值電阻的U一I圖象如圖乙所示.小燈泡的U一I圖象是L(填代號).設小燈泡在電壓為1V時的電阻是R1,在電壓為3V時的電阻是R2,那么由圖乙可知,R1<R2.(填“>”“=”或“<”),原因是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4)該小燈泡的額定電阻大約是10Ω,額定功率大約是1.44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待測小燈泡標有”2.5V“.
(1)如圖1,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該是A(選填“A”或“B”)端.
(2)在正確的連接好電路后,某次測量張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20A,為測得額定電壓下的燈絲電阻,滑動變阻器滑片P應向右(選填“左”或“右”)端滑動.
(3)從圖2還可以看出,小燈泡燈絲的電阻是變化的(選填“變化的”或“不變的”),從物理學角度分析,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電阻受溫度影響,分析圖象可知,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燈絲電阻為10Ω,額定功率為0.625W.
(4)實驗中測出了小燈泡在多次不同電壓的燈絲電阻,一些同學認為可以進一步求出它們的平均值以減小誤差,你是否同一它們的觀點?說明你的理由.
答:不同意,理由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不是固定的,所以不能求平均值.
(5)在該實驗中有同學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大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反而減小,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小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反而增大,經(jīng)檢查所有器材均完好,你認為出現(xiàn)上述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是:電壓表并聯(lián)在滑動變阻器兩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為了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的關系,小黃同學用彈簧測計拉著同一木塊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勻速向上運動,如圖所示,實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實驗次數(shù)斜面的傾斜程度木塊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長s/m機械效率η
1較緩100.46.61
2較陡100.57.6165.8%
3最陡100.68.4171.4%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求出第1次實驗:有用功是4J,總功是6.6J,機械效率是60.6%,拉木塊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2.6J.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斜面傾斜程度越陡,所需的拉力越大,斜面的機械效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