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若一個30cm高的物體距平面鏡3m,那么這個物體的像距離平面鏡
3
m,像高
30
cm.
分析:平面鏡成的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大小相同.
解答:解:因為平面鏡成的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相等,物體離鏡3m,像離鏡也應是3m;
又因為不論物離鏡遠還是近,像與物大小都相同,物體高30cm,像高也是30cm.
故答案為:3;30.
點評: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
(1)圖1調(diào)節(jié)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2)當物距為20cm時,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等大的實像,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10
10
cm.
(3)當物距為30cm時,移動光屏,可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縮小
縮小
的實像;在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規(guī)律與此類似的是
照相機
照相機

(4)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將蠟燭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應將光屏
靠近
靠近
(遠離/靠近)透鏡,光屏上的像
變小
變小
(變大/變小/不變).
(5)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擺放,點燃蠟燭后,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移動光屏總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物體在焦點上,不能成像
物體在焦點上,不能成像
.(寫出一種即可)
(6)若遮住凸透鏡的下半部分,則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是
完整的像
完整的像
(選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無法成像”).
(7)若把圖2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視網(wǎng)膜,當“眼睛”戴上近視眼鏡時,燭焰剛好在“視網(wǎng)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視眼鏡,則清晰的像會成在“視網(wǎng)膜”的
前面
前面
(選填“前面”或“后面”).
(8)她先讓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一個
最小、最亮
最小、最亮
的光斑,如圖2,測出該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是10cm.則該透鏡的焦距是
10cm
10cm

(9)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5cm處,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清晰的像,這時應從
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選填“左”或“右”).
(10)若有一只蒼蠅落到凸透鏡上,則屏上
成完整的蠟燭的像(填“能”或“不能”).
(11)實驗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光屏上依然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卻偏高,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則應向
(填“上”或“下”)調(diào)節(jié)凸透鏡.或調(diào)節(jié)蠟燭使燭焰向
(填“上”或“下”)移動.
(12)小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①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10
10
cm;②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
投影儀
投影儀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③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2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觀察像的大小,與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變大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④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cm時,為觀察凸透鏡成像特點,小霞應從上圖中凸透鏡的
(選填“左”或“右”)側進行觀察.
(13)對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從成“虛像”和“實像”的角度進行比較可知,平面鏡能成
像,凸透鏡能成
實像,也能成虛
實像,也能成虛
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剛同學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實驗時,應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小剛同學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圖甲所示,若要使燭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調(diào)節(jié)光屏,應將光屏向
(選填“上”、“下”調(diào)節(jié).)
(2)若小剛同學在實驗過程中調(diào)節(jié)凸透鏡位置如圖乙所示 且在實驗過程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
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
①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為
30
30
cm,再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縮小
縮小
的實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②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30cm刻度線處,再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倒立
倒立
的實像.(選填:“倒立”或“正立”)
③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45cm刻度線處,小剛從透鏡的
右側
右側
(“右側”或“左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正立、
放大
放大
的燭焰的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
放大鏡
放大鏡
  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
(1)圖1調(diào)節(jié)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當物距為20cm時,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等大的實像,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
(3)當物距為30cm時,移動光屏,可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實像;在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規(guī)律與此類似的是______.
(4)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將蠟燭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應將光屏______(遠離/靠近)透鏡,光屏上的像______(變大/變小/不變).
(5)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擺放,點燃蠟燭后,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移動光屏總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6)若遮住凸透鏡的下半部分,則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況是______(選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無法成像”).
(7)若把圖2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視網(wǎng)膜,當“眼睛”戴上近視眼鏡時,燭焰剛好在“視網(wǎng)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視眼鏡,則清晰的像會成在“視網(wǎng)膜”的______(選填“前面”或“后面”).
(8)她先讓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一個______的光斑,如圖2,測出該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是10cm.則該透鏡的焦距是______.
(9)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5cm處,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清晰的像,這時應從______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選填“左”或“右”).
(10)若有一只蒼蠅落到凸透鏡上,則屏上______成完整的蠟燭的像(填“能”或“不能”).
(11)實驗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光屏上依然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卻偏高,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則應向______(填“上”或“下”)調(diào)節(jié)凸透鏡.或調(diào)節(jié)蠟燭使燭焰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動.
(12)小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①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cm;②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5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③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2cm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觀察像的大小,與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④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cm時,為觀察凸透鏡成像特點,小霞應從上圖中凸透鏡的______(選填“左”或“右”)側進行觀察.
(13)對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從成“虛像”和“實像”的角度進行比較可知,平面鏡能成______像,凸透鏡能成______像.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qū)慶安中學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小剛同學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實驗時,應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小剛同學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圖甲所示,若要使燭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調(diào)節(jié)光屏,應將光屏向______(選填“上”、“下”調(diào)節(jié).)
(2)若小剛同學在實驗過程中調(diào)節(jié)凸透鏡位置如圖乙所示 且在實驗過程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
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
①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為______cm,再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的實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②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30cm刻度線處,再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的實像.(選填:“倒立”或“正立”)
③改變蠟燭位置,使其位于45cm刻度線處,小剛從透鏡的______(“右側”或“左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正立、______的燭焰的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琠_____  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第十一屆全國初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復賽試題

  一、[8分]1kg20℃的水吸收4.2×105J的熱量后,它的可能溫度是多少?在下列4個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的序號并說明選擇該答案的理由。

A.80℃    B.100℃    C.120℃ D.130℃

  二、[8分]小浩制作了一個彈簧測力計,如圖l所示,彈簧一共20匝。經(jīng)檢驗,該彈簧測力計在測量范圍內(nèi)(0~5N)示數(shù)是準確的。該彈簧不但“伸長的長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而且彈簧受拉力伸長時,各匝伸長的長度都相等。

  有一次不慎把彈簧靠近O端的一小部分擠壓變形,小浩把變形的3匝剪去,并把彈簧上端重新固定在D點,然后把指針C適當向下移,使它在彈簧測力計豎直放置時指針C仍指在“0”刻線處。

  1.寫出這個新改制的彈簧測力計受到的拉力F與它的示數(shù)F測的關系式并說明理由。

2.用這個新改制的彈簧測力計稱量一個重物,它的示數(shù)為4.0N,該物實重是多少? 

   

  三、[10分]1.如圖2所示,甲、乙、丙三人要合扛一重物。物重600N,三人肩頭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均為200N,F(xiàn)有兩根一樣長的硬棒及必要的繩子(硬棒及繩的自重不計),請你設計出一種方法,使三人肩頭承受的壓力都不超過最大壓力。畫出示意圖表示你設計的扛重物方法。

2.小明推一輛滿載重物的獨輪車,如圖3所示,手握在車把A處(圖中未畫人),遇到一個較高的臺階,他自己推不上去,小華趕快跑來幫忙。小華選擇了一種最省力且效果最好的施力方法,請畫出小華所施力F的示意圖。

四、[20分]教學中常用的投影儀的結構如圖4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鏡的正上方放一與水平成45°角的平面鏡,右邊豎直放一屏幕。物體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和平面鏡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圖5是這一裝置的示意圖,A"B"是物AB的像。圖中BO1=30cm,O1O2=20cm,O2O3=90cm。

    l.對凸透鏡而言,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

    2.在圖5中畫出物AB的成像光路圖。

3.若將凸透鏡向上移動一點,像將向何方移動?

4.說明螺紋透鏡的作用。

    五、[16分]圖6(甲)所示為一個電磁繼電器的示意圖,a、b是它的兩個端點;B是銜鐵,D是安在一塊金屬板上的觸點,B和D都安在一個彈性片C上,C的左端固定。c和c’、d和d’分別是安在絕緣板上的金屬觸點,當線圈A不通電時,D上的觸點與c及c’接觸,把c和c’連接起來,因此c、c’稱為常閉觸點;而d及d’此時是斷開的,稱為常開觸點。當線圈A通電時,銜鐵B被吸下,c和c’斷開而d和d’被連接起來。

    現(xiàn)在利用這個電磁斷電器控制帶動水泵的電動機工作,使水泵往水箱中抽水。在水箱中豎直立一根絕緣棒,在棒上分別安有P、Q、R三個電極,如圖6(乙)所示,F(xiàn)在希望控制水箱內(nèi)的水位總在Q、R之間,即水位降到Q處,電動機啟動,開始抽水,水位達到R處,電動機自動關機,停止抽水。(水是導電的)

    圖6(丙)圖6(丁)分別是控制電路和電動機的供電電路,圖中R0是與電磁繼電器線圈并聯(lián)的一個電阻,它的阻值很小,當R0接入電路后,電磁繼電器的線圈相當于被短路。丙、丁兩圖中標有l(wèi)~6的6個接線柱是與電磁繼電器的線圈或觸點相連的。

    1.寫出這6個接線柱分別與電磁繼電器的何處連接。

   2.開始水箱內(nèi)沒有水,說明閉開關S后,水箱內(nèi)的水位為什么能保持在Q、R之間。

   

六、[18分]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制作了一個電熱水孵卵器,他們用兩根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都相同的電熱絲作熱源,再連入一個電阻R0,使這臺孵卵器即使斷了一根電熱絲,單絲工作產(chǎn)生熱量的效果仍然與雙絲工作時產(chǎn)生的熱量效果完全相同。若電源兩端的電壓為U,兩絲的額定電壓均為UL、額定功率均為PL。

1.畫出孵卵器的電路圖。2.R0的阻值是多大? 3.R0在單絲工作與雙絲工作狀態(tài)下消耗功率之比是多少?

    七、[20分]小剛家的一個水龍頭擰不緊,水一滴一滴斷續(xù)地滴落到地上。小剛發(fā)現(xiàn),在耳朵聽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聲音的同時,看到下一滴水剛好開始下落(如圖7所示)。他為了測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和一天浪費的水量,找來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龍頭口離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計時。計時的方法是:當聽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聲音的同時,開啟秒表開始計時,并數(shù)“l(fā)”,以后每聽到一聲水滴聲,依次數(shù)“2、3……”一直數(shù)到“n”時,按下秒表停止計時,讀出秒表的示數(shù)為t。

    1.寫出用上述測量量表示水滴在空中運動的平均速度v的表達式。

    2.小剛測得h=lm,當數(shù)到n=20時秒表的示數(shù)t=8.7s,則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

    3.若每滴水質(zhì)量是0.25g,則一晝夜要浪費多少水?

    4.小剛為進一步找出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和下落高度h的關系,又做了以下實驗:找來一塊擋板,讓水滴落到擋板上。改變檔板和水龍頭口之間的距離h,并仔細調(diào)節(jié)水龍頭滴水的快慢,使得耳朵聽到的前一滴水滴在擋板上的聲音的同時,下一滴水剛好開始下落。計時方法仍和上面一樣。他從實驗中又獲得了如下表所示的6組數(shù)據(jù)(連同上面的一組共有7組數(shù)據(jù))。請你幫小剛繼續(xù)完成以下的工作:(1)把這些數(shù)據(jù)分別標示在圖8(甲)(乙)兩個坐標系中,并作出相應的圖象。其中圖8(甲)的縱坐標是水滴在空中的平均速度v,圖8(乙)的縱坐標是水滴在空中的平均速度的平方,即v2。,它們的橫坐標都是高度h。(2)根據(jù)圖象寫出v與h的函數(shù)關系。

次數(shù)

l

2

3

4

5

6

高度h(m)

O.2

0.3

O.4

0.5

0.6

O.8

平均速度v(m/s)

0.97

1.19

1.38

1.54

1.68

1.95

    5.考慮到聲音傳播的速度遠小于光的傳播速度這一因素,上面測出的水滴的平均速度會有一定的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