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內能及其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B.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狀態(tài)
C.比熱容跟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少有關
D.熱機的做功沖程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西農業(yè)大學附屬中學初三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甲是實驗的電路圖。
(1)電流表應 (選填“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在被測電路中。若要測量干路電流,則電流表應接在甲圖中的 點。
(2)小明同學在測量A處的電流時,發(fā)現(xiàn)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如圖乙所示,原因是 ;在排除故障后,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 A。
(3)上表是小亮同學在實驗中用兩盞規(guī)格相同的燈泡得出的實驗結論:在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且各支路的電流相等。請指出小亮的探究過程的兩點不妥之處:
① 。
② 。
(4)小麗同學使用的小燈泡L1、L2銘牌分別為“3.8V 0.3A”、“1.5V 0.3A”,按甲圖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小燈泡L2強烈發(fā)光后很快就熄滅,而小燈泡L1的亮度不變,原因是 。請你幫她提出一個合理的改進意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無錫北塘區(qū)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現(xiàn)象”的實驗裝置。用同一套裝置,先后加熱并不斷攪拌質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1)要完成該探究實驗,除了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 。
(2)小明設計的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如下,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 相同比較_____ 的方法來完成探究實驗的.
(3)實驗結束后,小明查表知道水的比熱容為4.2×l03 J/( kg.℃),則500g水溫度升高20℃吸收的熱量是 J;若這些熱量由酒精完全燃燒獲得,則至少要消耗 g酒精。(酒精的熱值為3.0×107 J/kg)
(4)在受太陽照射的條件相同時,內陸地區(qū)晝夜溫差比沿海地區(qū) ,這是因為干泥土和水相比, 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中考一模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將一條形磁體放在小車上,并靠近螺線管.開關閉合,當變阻器滑片向右滑動時,發(fā)現(xiàn)小車也向右運動,則條形磁體的左端為____極,圖中電阻R2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丹陽市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作圖題
小明同學用一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一個向下拉繩的滑輪組,并用它提升物體,請在圖中畫出繞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丹陽呂城片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甲圖中向下壓活塞,通過 的方式使玻璃筒內空氣的內能 ,溫度 ;(2)乙圖中不斷的向瓶內打氣,當瓶塞跳起來時,可以看到瓶內出現(xiàn) ,這是因為水蒸氣對瓶塞 ,內能 ;(3)其中 圖與熱機的工作原理相同。(選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上海市上南地區(qū)六校九年級(五四學制)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在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電鍵S由斷開變?yōu)殚]合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將______,電壓表的示數(shù)將 ______,電壓表示數(shù)與電流表示數(shù)的比值將______。(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鹽城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熱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熱機的功率越大,其工作效率越高
B. 減少城市熱島效應的措施之一就是倡導“綠色出行”
C. 熱機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D. 不管技術如何改進,熱機的效率都不可能達到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無錫錫山區(qū)東亭片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要使燈L1和L2串聯(lián),應閉合開關 ;要使燈L1和L2并聯(lián),應閉合開關 ;絕對不允許同時閉合開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