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得到圖甲所示的光路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有 作用,其焦距為 cm.
(2)將蠟燭、透鏡和光屏按圖乙所示位置放置,把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動,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 就是根據此原理制成的.
(3)
小王實驗時,發(fā)現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側,為了使燭焰的像能呈現在光屏中央,那么接下來他的操作是

【答案】
(1)會聚;11
(2)右;縮;照相機
(3)將光屏向上調節(jié)
【解析】解:(1)陽光通過凸透鏡后相交于一點,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在地面上得到的亮點即為凸透鏡的焦點,焦距指的是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由此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41cm﹣30cm=11cm;
(2)因為物距u=30cm>2f,像距2f>v>f,把光屏向右移動,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成倒立、縮小、實像.根據這一道理制成照相機;
(3)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須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于燭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光屏向上調節(jié).
所以答案是:(1)會聚;11;(2)右;縮;照相機;(3)將光屏向上調節(jié).
【考點精析】認真審題,首先需要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巧記凸透鏡成像的區(qū)分:物近像遠像變大, 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 實像總是倒立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球由靜止開始沿著粗糙的路面從a點向d點自由運動,其中b和d兩點在同一水平高度,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小球從a到c加速下滑,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B.小球從c到d減速上坡,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C.小球在b和d時重力勢能和動能都相等

D.小球從a到d的過程中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燈的額定電壓均為9V,測得其電流與電壓變化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則乙燈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是 Ω;若將甲、乙兩燈串聯(lián)接入9V的電路中,通電1min,兩燈消耗的總電能為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圓柱形容器重6N,底面積100cm2 , 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掛有重為27N的金屬塊,現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容器內水面由20cm上升到30cm(g取10N/kg,ρ=1.0×103kg/m3).求:

(1)金屬塊未放入水中時(如圖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強
(2)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未與底部接觸,如圖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兩個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AB(SA>SB),容器足夠高,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此時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體,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體,使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正確的判斷是( )

A. 倒入的甲液體體積V可能大于倒入的乙液體體積V

B. 抽出的甲液體體積V可能等于抽出的乙液體體積V

C. 倒入的甲液體高度h一定大于倒入的乙液體高度h

D. 抽出的甲液體高度h一定等于抽出的乙液體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12月28號,中國首條高海拔高鐵蘭新高鐵(如圖)建成投入運營,它標志著我省進去了高速鐵路時代.

(1)列車頭設計為子彈頭型,目的是 ;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列車的動力 阻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快到站點時,列車的鳴笛聲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
(2)蘭新高鐵線全長1776km,從蘭州到烏魯木齊只需8h,則它的平均速度是 km/h;若列車牽引功率為5500kw,以180km/h勻速行駛,它的牽引力是 N.
(3)
坐軟座比坐硬座舒服,這主要是因為軟座容易發(fā)生形變,增大了人與軟座之間的 ,在壓力不變時,減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斜面與水平面在M點通過小圓弧相連,彈簧左端固定,原長時右端在N點,小物塊從斜面上P點由靜止滑下,與彈簧碰撞后又返回到P點,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小物塊從PM運動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

B. 小物塊從PM運動過程中,機械能減少

C. 小物塊從PM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D. 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邊長為10cm 的正方體木塊,從距離水平地面3m 的高處由靜止釋放,空氣阻力忽略不,用壓力傳感器記錄了從木塊撞擊地面開始到最后完全靜止時的壓力變化情況,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壓力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如圖2所示。求:

(1)木塊的密度;

(2)木塊下落過程中,重力對木塊所做的功;

(3)木塊對地面的最大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小明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個竹笛,從竹管開口處向管內吹氣時,竹笛可以發(fā)出美妙的笛聲,推拉鐵絲環(huán)時,音調可以改變,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時,振動發(fā)聲的物體是__________-.

(2)查閱資料知,空氣柱長度越長,發(fā)出聲音的聲調越低.當布團分別位于a、b、c三個位置時,竹笛發(fā)聲音調最高的位置是___,音調最低的位置是____

(3)在民族樂器中,____(二胡”“腰鼓”“古箏”) 的發(fā)聲原理與此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