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冰塊中有一小石塊冰和石塊的總質(zhì)量是116g,將冰塊放入底面積為100cm2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冰塊完全沉入水中,這時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當冰全部融化后容器里的水面又下降了0.1cm,冰塊中所含的石塊質(zhì)量是_____g,石塊的密度是_____g/cm3,(已知ρ冰=0.9×103kg/m3)。
【答案】26 2.6
【解析】
設整個冰塊的體積為V,其中冰的體積為V1,石塊的體積為V2;冰和石塊的總質(zhì)量為m,其中冰的質(zhì)量為m1,石塊的質(zhì)量為m2。
由題意可知,冰的體積減去熔化成水后的體積,就是水面下降的體積,
即:V1﹣=0.1cm×100cm2=10cm3,
則:V1﹣V1=10cm3,解得:V1=100cm3。
冰的質(zhì)量:m1=ρ冰V1=0.9g/cm3×100cm3=90g。
則冰塊中所含的石塊質(zhì)量:m2=m﹣m1=116g﹣90g=26g。
由題意可得,冰塊和石塊的總體積:V=S△h1=100cm2×1.1cm=110cm3,
石塊的體積:V2=V﹣V1=110cm3﹣100cm3=10cm3
所以石塊的密度:ρ石===2.6g/cm3。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小方同學用兩只外形相同的蠟燭“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實驗中應選用_____(選填“玻璃板”、“平面鏡”)。
(2)選取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_____關系。
(3)在實驗過程中,把一只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再將另一支不點燃蠟燭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來回移動,眼睛應在玻璃板_____(選填“前”或后”)的一側(cè)觀察。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蠟燭的像_____。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移去B處的蠟燭,將光屏放在B處,發(fā)現(xiàn)光屏上并沒有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像。
(5)如果小方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無論怎樣沿桌面移動蠟燭B,都不能使它與蠟燭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
(6)實驗中得出:像和物關于平面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然水流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是人類可以利用的重要能源之一。興建水電站可以把天然水流蘊藏著的巨大能量轉(zhuǎn)換成電能,是水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有一處水利工程,在河流上修建了115m高的攔河大壩,如圖所示。年平均水流總量為3×1010m3.該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務包括防洪、發(fā)電和航運,在發(fā)電方面,年平均發(fā)電總量為6×109kWh.現(xiàn)安裝水輪發(fā)電機20臺,每臺水輪發(fā)電機裝機容量(即發(fā)電功率)為9.26×104kW.(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求:
(1)年平均水流總量所受的重力;
(2)若上、下游水位差為100m,年平均水流總量做的總功及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效率;
(3)若每臺發(fā)電機平均年發(fā)電時間為180天,則平均每天約有多少臺發(fā)電機在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 這張物理試卷紙的厚度約1mm
B. 在通常情況下,你的脈搏lmin跳動的次數(shù)約為30次
C. 中學生身體的體積約為0.05m3
D. 現(xiàn)在平放在你桌面中央的物理答題卡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5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將微風電風扇與小燈泡按如圖所示的電路連接,當用手快速撥動風扇葉片,這時發(fā)現(xiàn)小燈泡發(fā)光,微風電風扇居然變成了“發(fā)電機”.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風扇發(fā)電的原理是電磁感應
B. 電風扇發(fā)電過程是把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C. 撥動風扇葉片的速度越快,小燈泡發(fā)光就越亮
D. 電風扇發(fā)電的原理與動圈式揚聲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代生活,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降。下列關于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原理圖正確的是
A. 甲乙 B. 甲丁 C. 丙乙 D. 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長量△x,根據(jù)多組測量數(shù)據(jù)做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
(1)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代替彈簧秤,則用橡皮筋_____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__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高(均選填“A”或“B”)。
(2)將本實驗中A、B兩根橡皮筋并聯(lián)起來代替彈簧秤,能測量力的最大值為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榕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彈簧片彎曲時末端的形變量x與所受拉力F大小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nèi),用彈簧測力計對同一彈簧片施加豎直向上大小不同的拉力F,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 1 | 2 | 3 | 4 | 5 |
形變量x/cm | 0.6 | 1.2 | 1.8 | 2.1 | 2.4 |
拉力F/N | 1 | 2 | 3 | 4 |
(1)實驗次數(shù)4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為______N;
(2)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乙的坐標系中描點,并畫出彈簧片彎曲時末端的形變量x與所受拉力F關系的圖象。
(________)
(3)分析可知,當拉力為2.5N時,彈簧片彎曲時末端的形變量x是______cm。
(4)請你猜想彈簧片彎曲時末端的形變量x可能還與____________有關。(至少寫出一個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如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此現(xiàn)象說明_______,乒乓球在實驗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用不同力度敲擊音叉同一部位,這套裝置還可以探究:_____。
(2)如圖乙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裝置圖,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便于確定_____的位置:蠟燭遠離玻璃板的過程中,蠟燭的像將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把光屏放在玻璃后蠟燭成像的位置,像_____(選填“會”或“不會”)呈在光屏上。
(3)如圖丙,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圖中AB段的距離SAB=_____cm,測得時問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VBC_____VAB(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