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支平底試管內裝入適量鐵砂,然后先后放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液體的燒杯里,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 |
A. |
試管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較大
|
B. |
試管在乙液體里排開的液體質量較小
|
C. |
裝乙液體的燒杯底部所受壓強較大
|
D. |
在甲液體中試管底部所受液體壓力較大
|
|
|
答案:C
解析:
|
由于試管均漂浮,故F浮=G,因此試管受到的浮力相同,A錯;又因為F浮=m排g,故m排相同,B錯;因為浮力等于試管下表面壓力,故試管下表面所受液體壓力相等,D錯;由于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乙較大,又因為甲、乙液體深度相同,故裝乙液體的燒杯底所受壓力大,故C對.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如圖所示,對于水中正在上升的氣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 |
A. |
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浮力變小
|
B. |
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浮力變大
|
C. |
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浮力變小
|
D. |
氣泡受到水的壓強變大、浮力變大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把重5 N、體積為0.4dm3的物體投入水中.若不計水的阻力,當物體靜止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取10 N/kg)
|
[ ] |
A. |
物體漂浮,F浮=5 N
|
B. |
物體漂浮,F浮=4 N
|
C. |
物體懸浮,F浮=5 N
|
D. |
物體沉底,F浮=4 N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500 cm2,高為40 cm,盛滿水后放在水平放置的接水盤中,現將一質量為7.9 kg的實心正方體金屬塊輕輕地放入圓柱形容器中,靜止時如圖所示,此時測得溢出的水的體積為1dm3,求:(g取10 N/kg)
(1)金屬塊受到的水的浮力.
(2)金屬塊對容器底的壓強.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魚缸甲和乙,盛有適量的水,把一個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處于漂浮狀態(tài),此時兩魚缸內的水面剛好相平.然后把它們分別放在臺秤上,則臺秤的示數
|
[ ] |
A. |
甲放上時大
|
B. |
乙放上時大
|
C. |
甲或乙放上一樣大
|
D. |
無法判斷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一同學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質量是30 kg的鵝卵石.如果鵝卵石的密度是2.5×103 kg/m3,則該同學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質量是________kg的鵝卵石(石頭不露出水面),這時石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給日本環(huán)境帶來了災難,清除核污染已是迫在眉睫.
(1)對于池塘水中的銫,可投入吸水性很強的沸石加以吸附.為測量一沸石塊的密度,技術人員展開實驗探究,如圖甲所示:①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沸石塊的質量;②用量筒測量適量細砂的體積;③用量筒測量沸石塊和這些細砂的總體積.則沸石塊的密度是多少?
(2)對于土壤中的銫,可用一定濃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為測量酸液的密度,技術人員展開實驗探究,如圖乙所示:①取一裝有鐵砂的密閉玻璃瓶,用細玻璃絲懸掛在校零后的彈簧測力計下方,測得其重量;②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水中,測得拉力大小;③將玻璃瓶完全浸沒于酸液中,測得拉力大。畡t酸液的密度是多少?(g取10 N/kg)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粗糙斜面高度為h,長為l,在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重為G的物體由斜面底端勻速拉到斜面頂端的過程中,拉力做的功為W,則
|
A. |
拉力大小為hG/l
|
B. |
拉力大小為W/l
|
C. |
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W-h(huán)G)/l
|
D. |
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W-lG)/h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新課標(2012) 八年級下
題型:
|
|
如圖所示,同一物體分別從三個不同的光滑斜面PA、PB、PC的頂端由靜止滑下,當物體從斜面頂端P滑到底端A或B或C時,速度分別為v1、v2、v3,則
|
[ ] |
A. |
v1>v2>v3
|
B. |
v1<v2<v3
|
C. |
v1=v2=v3
|
D. |
v1>v3>v2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