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均不變,R0為定值電阻,R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動變阻器,利用下列電路圖能夠測出待測電阻Rx阻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若測量未知電阻,則根據(jù)歐姆定律可知只要能夠測量出未知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未知電阻的電流就可以計算出電阻值的大小,A選項中電壓表只能測量電源電壓,完不成測量電阻值任務(wù);B選項只能測量出干路電流,不能測量未知電阻的電流,完不成測量電阻值的任務(wù);C選項可以測量通過未知電阻的電流,但無法獲得其兩端電壓,完不成測量電阻值任務(wù);D選項滑動變阻器兩次分別移動到最小值和最大值時測量出兩次電流,根據(jù)電源電壓相等可列出方程,整理可解得未知電阻阻值,答案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各組器材中,不能測出長方體金屬塊密度的是(  )
A.刻度尺、細線、燒杯、水
B.天平和砝碼、量筒、細線、水
C.溢水杯、天平和砝碼、燒杯、水、細線
D.刻度尺、天平和砝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誤差的說法中正確地是

A.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減小誤差 B. 誤差就是測量中出現(xiàn)的錯誤

C. 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 D. 選用精密儀器就可以消除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6V保持不變,定值電阻的陽值為10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Ω,當開關(guān)閉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動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電壓表的示數(shù)增大 B. 當滑片移到中點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2V

C. 當滑片移到a端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2A D. 電壓表示數(shù)與電流表示數(shù)的比值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guān)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電路的總功率不變

B.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shù)的比值不變

C.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大

D.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 . 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儀器中,用來測量電流大小的是( )

A. 電壓表 B. 電流表 C. 電能表 D. 電子停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取來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分別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個來模仿望遠鏡,它通過兩個透鏡看到前面遠處木棉樹的葉子,如圖所示,調(diào)整兩個透鏡的距離,直到看的清楚為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靠近眼鏡的透鏡是物鏡,靠近被觀測物的是目鏡
B.用望遠鏡觀察遠處木棉樹的葉子,物鏡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兩透鏡互換后再觀察葉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
D.目鏡能把物鏡成的像放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有甲、乙兩位同學作出 了如下的猜想:

甲同學:

乙同學: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為了驗證以上兩種猜想是否正確,兩位同學采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jù),并設(shè)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A.按如圖所示的裝置安裝實驗器材。

B.在沒有掛鉤碼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可將右端螺母向_______填“左”、“右”)邊轉(zhuǎn)動,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C.將鉤碼(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均為50g)分別掛在杠桿的兩邊并移動其懸掛的位置,重新將杠桿調(diào)節(jié)至水平位置平衡。

D.改變懸掛的鉤碼個數(shù),并移動其懸掛的位置,

使杠桿又在水平位置平衡。

并將每次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都記錄在下表中,那么:

(1)補全上述步驟中的空格,并在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中,根據(jù)實驗裝置右邊的放大圖補充漏掉的兩空(g=10Nkg)。__________

(2)在實驗中,當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時,杠桿的重心在圖中的_________點。

(3) 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cè)的鉤碼位置和個數(shù),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結(jié)論,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綜上所述,由此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F1l1=__________(填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