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小剛在學習浮力知識時,看到木塊在水中漂浮,鐵塊在水中下沉,他認為:“質量小的物體在水中漂浮,質量大的物體在水中下沉”.實驗室中有以下器材:三個鐵塊(質量分別為10g、20g、30g)、三個木塊(質量分別為5g、10g、15g)、柱形玻璃容器一個、足量的水.請你選用合適的器材,通過實驗證明小剛的觀點是錯誤的.要求:
(1)寫出選用的器材;
(2)簡述實驗步驟及現象.

分析 (1)首先掌握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與物體的密度大小無關;
(2)往容器內倒入適量的水,將鐵塊和木塊放入水中,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證明小剛的觀點是錯誤的.

解答 解:(1)實驗器材:一個鐵塊(10g)、一個木塊(15g)、柱形容器、水;
(2)實驗步驟:往容器內倒入適量的水,將鐵塊和木塊放入水中;則鐵塊下沉,木塊漂浮,鐵塊的質量小于木塊的質量,該實驗證明小剛的觀點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1)一個鐵塊(10g)、一個木塊(15g)、柱形容器、水;
(2)實驗步驟:往容器內倒入適量的水,將鐵塊和木塊放入水中;實驗現象:鐵塊下沉,木塊漂。

點評 此題通過實驗推翻了由一些表面現象得出的片面結論,通過實驗更加加深了學生對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認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學校實驗室新進了一批“2.5V  0.75W”的小燈泡,小強想通過實驗探究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否符合規(guī)格.實驗老師提供了以下器材:待測小燈泡、滑動變阻器R1“10Ω  1.5A”、R2“50Ω  1A”、R3“100Ω  0.5A”各一個、電流表、電壓表、蓄電池(電壓為6V)、開關、導線若干.

(1)如圖所示,請根據圖甲所示的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圖乙所示的實物電路補充完整.
(2)連接實物電路圖時,開關S應該斷開.
(3)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小強發(fā)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示數為0,經檢查電表完好,則故障可能是小燈泡斷路.
(4)小強更換器材后完成實驗,測出多組實驗數據,作出“I-U”關系圖象如圖丙所示,由圖可得小燈泡實測的額定功率為0.75W,該小燈泡符合(選填“符合”或“不符合”)制造規(guī)格.
(5)由“I-U”圖象可知,當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0.5V時,它的電阻是5Ω;進一步分析圖象可得小燈泡的電阻隨著它兩端電壓的升高而增大(選填“增大”、“減少”或“不變”),本實驗中小強選擇的滑動變阻器是R3(選填“R1”、“R2”或“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以下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幾種現象
a.籃球撞擊在籃板上被彈回
b.網球拍擊球時球網形狀發(fā)生變化
c.乒乓球踩癟了,用筆一搟變圓了
d.一陣風把地面上的灰塵吹得漫天飛舞
在這些現象中,物體因為受力而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是( 。
A.a、bB.a、dC.b、cD.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水平桌面上的物體,使其勻速直線滑動.以下敘述中的二個力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
A.物體對桌面的壓力與物體所受的重力
B.物體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
C.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與物體所受的重力
D.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與桌面對物體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先用繩子把一個鐵鎖懸掛起來,然后把鐵鎖拿近自己的鼻子,穩(wěn)定后松手,頭不動,鐵鎖向前擺去又擺回來,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鎖擺回后能碰到鼻子
B.鐵鎖的機械能始終不變
C.鐵鎖第一次擺動到最低點時,動能最大
D.鐵鎖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在如圖甲所示的覆杯實驗中,水杯高10cm,為驗證紙片不會掉下的原因是“大氣把紙片托住了”,將覆杯用支架支撐后放入真空罩內,然后用真空泵抽氣,如圖乙所示.隨著真空泵不斷往外抽氣,原先預計可以看到紙片會掉下來的現象卻沒有發(fā)生.你認為實驗沒有達到預 期效果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真空罩內氣壓沒有降到足夠低(或真空罩的密封性較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新農村建設中,某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2700N的物體,物體上升2m,繩子末端的拉力為750N,不計繩重和摩擦力.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3)動滑輪的總重力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關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鉤碼重G/N鉤碼上升高度h/m繩端的拉力F/N繩端移動的距離s/m機械效率η
140.101.80.374.1%
260.102.50.380.0%
360.152.5
480.203.10.6086.0%
(1)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2)第三次實驗中,繩端移動的距離為0.45m,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3)分析實驗數據發(fā)現,同一滑輪組提升物體,物體的重力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物理量鉤碼總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h/m測力計示數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η
140.11.80.3
260.12.40.383%
340.11.40.557%
440.21.41.057%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 時,應盡量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74%.(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4次實驗是用c圖做的.(選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3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5)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