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按題目要求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作圖:

(1)在圖1中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的像.
(2)如圖2所示,(兩透鏡焦距相同)根據(jù)已知光線畫出原先的入射光線和后來的折射光線.
(3)如圖3,水中的一條反射光線a射入人的眼中,請在下圖中畫出這條光線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

分析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物大小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左右互換,即像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利用這些關系作出物體AB的像.
(2)在作凸透鏡、凹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的光線的特點再根據(jù)透鏡的光學特點來作圖.
(3)反射和折射是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反射遵從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從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光由空氣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據(jù)此畫圖.

解答 解:(1)分別作出A、B兩點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連接A′、B′即為物體AB的像,如圖:

(2)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如圖所示:

(3)因為反射光線在水中,所以入射光線在水中,先過入射點畫出法線,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再根據(jù)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點評 (1)平面鏡成像作圖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來作圖,一是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來作圖,第二種方法較為簡便.
(2)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①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3)在作光的折射光路圖時要注意:不管光從哪種介質斜射向哪種介質,在光疏質(密度比較小的物質)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較大;在光密質(密度比較大的物質)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線越靠近法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將試管中的水加熱一段時間后,木塞向外飛出,則在此過程中( �。�
A.木塞飛得越高,木塞的分子勢能越大
B.酒精燃燒產生的內能小于木塞的機械能
C.水蒸氣內能轉化為木塞機械能
D.木塞向外飛出的過程中,水蒸氣的內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關于家庭廚房用具的估測,最接近實際值的是( �。�
A.鍋鏟的長度約為1.5mB.餐桌的高度約為1.8m
C.菜刀的質量約為10kgD.飯碗的容積約為3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現(xiàn)彩虹,這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我國是世界上電視用戶最多的國家,彩色電視機屏幕上各種艷麗色彩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通過適當?shù)谋壤旌系玫剑娨暀C控器可以發(fā)出不同的紅外線,來實現(xiàn)電視機的遙控;適當?shù)淖贤饩€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選填“紅外線”“紫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幾只串聯(lián)的水果電池提供的電力足夠點亮排成V字形的一組發(fā)光二極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果電池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B.一組二極管同時發(fā)光說明它們一定是串聯(lián)的
C.二極管是由半導體材料制成的
D.如果少串聯(lián)一個水果電池,二極管將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實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
A.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
B.人推車,車未動
C.冰壺被運動員推出后,在冰面上繼續(xù)前行
D.舉重運動員將杠鈴用力舉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做物理實驗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芳芳同學按照圖所示裝置對動滑輪特點進行了探究,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物重G/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
11.00.7
21.51.0
32.01.3
(1)該實驗中出現(xiàn)這樣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動滑輪有自重和存在摩擦,除此之外彈簧測力計還應沿豎直方向做勻速運動.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你還發(fā)現(xiàn):隨物重的增大該裝置的機械效率增大(增大/減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甲乙丙三人都坐在直升機上,甲看見乙在上升,丙看見甲下降,站在地面上的看見甲在上升,以大地為參照物,乙、丙兩人的運動狀態(tài)分別是上升、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