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表示用“懸垂法”測量木塊的體積的過程,則木塊的體積    ,其中     是不需要的.

答案:
解析:

;甲

排水法測體積:,木塊的體積,不需要用量筒測出水的體積。


提示:

本題考查的是用量筒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某實驗小組設計了一種測定風力的裝置,其原理如圖所示,質(zhì)量m=0.6kg的小球用一根輕質(zhì)細金屬絲OP懸于O點,AB為一根水平放置的電阻絲,其電阻隨長度均勻變化,它與細金屬絲始終保持良好接觸且無摩擦,Ro=10D為電路保護電阻,已知AB=10cm,且單位長度電阻λ=2Ω/cm,懸掛點O與電阻絲A端的距離為5cm.無風時細金屬絲自然下垂,在A點與電阻絲接觸,這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5A.有風時細金屬絲將發(fā)生偏轉(zhuǎn),巳知偏轉(zhuǎn)角θ與小球所受風力F滿足:F=mg*tanθ(g取10N/kg.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細金屬絲的電阻忽略不計).
求:(1)電源電壓;
(2)若風力F增大,電流表示數(shù)如何變化?請說明由;
(3)如果將電流表盤面刻度改成風力刻度,那么在1A刻度處應標上多少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7?成都模擬)課堂上,楊老師將斷成兩段的均勻圓柱形鉛塊A、B的兩端面磨平.將磨平的端面相對,用力壓緊,兩段鉛塊合在了一起,就象沒有斷開過一樣.接著楊老師按圖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鉛塊豎直懸掛于鐵架臺上,然后在鉛塊下面懸吊了多個鉤碼.兩鉛塊仍未分離.面對出乎意料的現(xiàn)象,同學們議論紛紛.
(1)上述實驗說明了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趙同學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
你的看法是
分子間存在引力
分子間存在引力

(2)為了粗略地測出如圖所示狀態(tài)下鉛塊A、B的接觸面單位面積上A對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小李、小趙同學找來了以下器材:
A.刻度尺,B.停表,C.彈簧測力計,D.溫度計,E.量筒
①他們應該選擇的器材是其中的
AC
AC
(填器材的字母代號);
②他們應該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
鉛塊B和所掛鉤碼重力G,鉛塊A或B橫截面直徑d
鉛塊B和所掛鉤碼重力G,鉛塊A或B橫截面直徑d
(填所測物理量的名稱和符號);
③用測得的物理量表示出的單位面積上A對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
4G
πd2
4G
π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小明家的電能表上標有600revs/kw.h的字樣,這表示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zhuǎn)盤轉(zhuǎn)600轉(zhuǎn).如果他家只有一件用電器正在工作,該轉(zhuǎn)盤在6min內(nèi)轉(zhuǎn)了60轉(zhuǎn).這個用電器在這段時間內(nèi)消耗的電能是
3.6×105
3.6×105
J,這個用電器的功率是
1000
1000
W,這個用電器可能是
空調(diào)
空調(diào)
(填一件家用電器的名稱).
(2)泰州大橋的建設對完善國省干線的公路網(wǎng),加強大江南北,特別是泰州、鎮(zhèn)江、常州等市的交流,促進長江沿岸區(qū)域經(jīng)濟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和沿江的開發(fā)開放,改善長江航運條件都具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技術人員介紹員大橋主橋為三塔兩跨懸索橋,一經(jīng)建成就是世界上第一座連續(xù)雙主跨超千米的懸索橋.在大橋上通行的車輛嚴禁超載,請從物理的角度說出兩點原因
壓強過大損傷橋面
壓強過大損傷橋面
壓力過大,損傷懸索和橋塔
壓力過大,損傷懸索和橋塔
建造大橋時,要建底面很大的橋樁,目的是
增大受力面積,可減小壓強,增強地基的耐壓程度
增大受力面積,可減小壓強,增強地基的耐壓程度

(3)中、高考考場為了杜絕利用無線通訊設施進行舞弊,采用了高科技手段來屏蔽
電磁
電磁
波的傳遞.中考英語聽力磁帶是用錄音機錄制的,如圖所示為錄音磁頭簡圖,錄音時,聲音先轉(zhuǎn)變成強弱變化的電流,當電流通過錄音磁頭上的線圈時,線圈周圍就存在
磁場
磁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實驗桌上有如下實驗器材:如圖所示的一個帶刻度的杠桿固定在支架上(可圍繞O點自由轉(zhuǎn)動)、一個量程為0-1N的彈簧測力計、質(zhì)量為200g的鉤碼一個和兩小段細繩(細繩質(zhì)量不計).請利用上述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把鉤碼掛在杠桿上作為阻力,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作為動力,當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跟這個拉力的力臂乘積保持不變”.
(1)在你所設計的實驗中,用A點表示懸掛鉤碼的位置,B點表示彈簧測力計作用在杠桿上的位置,請在圖中的杠桿上標出A點與B點的位置.
(2)寫出主要實驗步驟并畫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十中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課堂上,楊老師將斷成兩段的均勻圓柱形鉛塊A、B的兩端面磨平.將磨平的端面相對,用力壓緊,兩段鉛塊合在了一起,就象沒有斷開過一樣.接著楊老師按圖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鉛塊豎直懸掛于鐵架臺上,然后在鉛塊下面懸吊了多個鉤碼.兩鉛塊仍未分離.面對出乎意料的現(xiàn)象,同學們議論紛紛.
(1)上述實驗說明了什么呢?同桌的小李、小趙同學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
你的看法是______.
(2)為了粗略地測出如圖所示狀態(tài)下鉛塊A、B的接觸面單位面積上A對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小李、小趙同學找來了以下器材:
A.刻度尺,B.停表,C.彈簧測力計,D.溫度計,E.量筒
①他們應該選擇的器材是其中的______(填器材的字母代號);
②他們應該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填所測物理量的名稱和符號);
③用測得的物理量表示出的單位面積上A對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