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有關資料報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產(chǎn)量約為3500萬產(chǎn)方米,其中80%用于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用水問題,F(xiàn)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蒸餾法,即將海水中的水蒸發(fā)而把鹽留下,再將水蒸氣冷凝為液態(tài)的淡水。以上過程涉及到關于水的物態(tài)變化有

A、汽化 凝固       B、汽化 液化       C、液化 凝華   D、升華 凝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云觀察到他家里的電冰箱冷藏室里有一盞照明燈和小風扇,他看到:當冰箱門打開時,照明燈亮而風扇停轉(zhuǎn),當冰箱門關閉時,照明燈熄而風扇轉(zhuǎn),為此他設計了四個電路圖,其中L為燈泡,M為風扇,S為單刀雙擲開關,設計合理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關于溫度、熱量、內(nèi)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溫度不變,它的內(nèi)能一定不變

B.一個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C.一個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會升高

  D.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nèi)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甲乙兩個燈泡分別標有“6V 6W”和“6V 3W”,若將兩只燈泡串聯(lián)在電路中,在確保用電器安全的情況下,只能讓     (甲/乙)正常工作,此時電源電壓是      V,另一只燈泡的功率是      W。若將這兩只燈泡并聯(lián)在4.5V的電源兩端,此時     (甲亮/乙亮/一樣亮)。(設燈絲電阻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伏安法測量標有電壓為2.5V的某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如圖甲所示為電路圖。

(1)根據(jù)電路圖完成圖乙中實物連接;(2分)

(2)如圖丙所示,小燈泡正常工作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 A,此時小燈泡的電阻為 W(保留1位小數(shù));

(3)通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多次測量,畫出了小燈泡中電流隨其兩端電壓變化的U—I關系圖像(如圖。,發(fā)現(xiàn):當電壓表的示數(shù)增大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shù)之比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說明 。

(4)若將這樣的兩個小燈泡串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3V的電源兩端,則此時兩個小燈泡的總功率為W。

(5)為測量待測電阻Rx阻值,甲同學設計了如圖A所示電路(R為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并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請幫助他把缺少的步驟補全,并寫出Rx的表達式。

實驗步驟:A.按照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

B. 閉合S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1 ;

C.

表達式:Rx=(用已知物理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2分)

(6)為測量待測電阻Rx阻值,乙同學設計了如圖B所示的電路,R0的阻值已知且電源電壓不變,她能不能測出Rx的阻值(填“能”或“不能”).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彼得?格林貝格爾由于發(fā)現(xiàn)了巨磁電阻(GMR)效應,榮獲了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如圖6是研究巨磁電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圖.實驗發(fā)現(xiàn),閉合S1、S2后,當滑片P向左滑動的過程中,指示燈明顯變亮,則下列說法

A.電磁鐵右端為N極

B.滑片P向右滑動過程中電磁鐵的磁性增強

C.巨磁電阻的阻值隨磁場的減弱而明顯增大

D.巨磁電阻的阻值隨磁場的減弱而明顯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德州市已開展對空氣中的PM2.5濃度的監(jiān)測工作.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它們在空中做無規(guī)則運動,很難自然沉降到地面,吸人后會進人血液對人體形成危害,室外空氣中的PM2.5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燃燒的排放,室內(nèi)空氣中的PM2.5主要來自吸煙產(chǎn)生的煙霧.PM2.5在空中的運動          (屬于/不屬于)分子的熱運動;有效減小PM2.5在空氣中濃度的做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電源電壓未知、定值電阻RO已知的情況下,利用下列四個電路圖能測出定電壓為3.8V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體積為30cm³的銅球,質(zhì)量是89g,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注滿水,它的總質(zhì)量是多少?(銅的密度ρ=8.9×10³kg/m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