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甲、乙兩物體先后從同地沿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甲比乙先運動2秒,甲運動6秒時通過的路程為6米,此時甲、乙間的距離為2米.在如圖所示的a、b、c三條圖線中,乙的s-t圖( 。
A.一定是圖線aB.一定是圖線bC.可能是圖線bD.可能是圖線c

分析 由甲運動時間可得到乙的運動時間,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過的距離,由此計算出乙的速度.根據圖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斷即可.

解答 解:
由題,甲比乙先運動2秒,甲運動6s,所以乙運動時間t=4s,
此時甲、乙間的距離為2m,
所以乙運動的路程可能是s=s+2m=6m+2m=8m,也可能是s′=s-2m=6m-2m=4m,
乙的速度可能是v=$\frac{s}{t}$=$\frac{8m}{4s}$=2m/s,也可能是v′=$\frac{s′}{t}$=$\frac{4m}{4s}$=1m/s.
由圖線a可知,當s=6m時,t=6s,所以圖線a表示的速度va=$\frac{6m}{6s}$=1m/s.
由圖線b可知,當s=8m時,t=5.5s,所以圖線b表示的速度vb=$\frac{8m}{5.5s}$≈1.45m/s;
由圖線c可知,當s=8m時,t=4s,所以圖線c表示的速度vc=$\frac{8m}{4s}$=2m/s;
由此可知,乙的s-t的圖線有可能是a或c,所以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速度的計算和s-t圖象的認識和理解,要從圖象中獲取有用信息,正確理解甲、乙間的距離為2米是計算出乙速度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和諧號”動車組的運行,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捷,請你解答下列問題:
(1)以坐在列車座位上的小明為參照物,列車是靜止的.
(2)動車組采用了“再生制動”技術,列車速度從200km/h降到90km/h的過程中不采用機械剎車,列車由于慣性繼續(xù)行駛并帶動電機逆轉發(fā)電,把列車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輸入電網.
(3)列車經過站臺時,候車的乘客應站在1m安全線外,若人離鐵道太近會被吸進去,這是由于人體與列車之間的空氣流速快,壓強小,人體的外側,空氣流速小,壓強大.人體受到一個向內的壓強差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一只水桶重30N,內底面積為0.02m2,桶內盛有重80N、深25cm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則水對桶底的壓力是50N,地面受到水桶的壓力是110N(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對手機電池充電時,手機電池相當于電路中的用電器(選填“電源”或“用電器”);將一根鎳鉻合金絲對折后接入電路,其阻值將變。ㄟx填“變大”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小琳乘坐出租車票據如圖,也了解到該車質量約2.25t,當出租車在平面直路面上勻速行駛時,所受摩擦力約為車重的0.08倍,該車油箱最多能裝汽油40kg.求:
(1)出租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m/s?
(2)該汽車勻速行駛時所受的牽引力約為多少牛?
(3)每次加滿汽油,汽車的重力增加多少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在《我是歌手》中演唱的李健嗓音清澈,辨識度極高,這是指李健聲音的音色比較獨特;李健自彈自唱時不斷移動手指按壓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這是為了改變琴聲的音調.他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現場的觀眾的耳中的,而我們在家中可以通過電視同步收看到節(jié)目是依靠電磁波的傳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為了迎接中考實驗加試,同學們到電學實驗室分成幾個小組做實驗:

(一)第一小組的丁丁和寧寧同學做“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了如圖1甲所示的電路圖.
(1)請按照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幫他們將圖1乙中的實物圖連接完整.已知電源為兩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
(2)實驗過程中,當寧寧把電阻R由5Ω換成10Ω時,他應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原來的位置向左調,目的是保持電壓表示數不變,然后再記錄電流表的示數.
(3)如表是他們測得的三組數據,據此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在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電阻/Ω51020
電流/A0.40.20.1
(4)本實驗中測量了多組數據,愛思考的丁丁想到:在許多實驗中都需要進行多次測量,有的是為了從不同情況中找到普遍規(guī)律,有的是為了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你認為下列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與本實驗相同的是C
A.測量物體的長度    B.用伏安法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   C.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5)丁丁想用一50Ω電阻再做一次,但換上電阻后發(fā)現無論怎樣調節(jié)滑片都不能使電壓表示數變?yōu)?V,你認為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25Ω.
(二)第二小組的媛媛和芳芳兩位同學做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
(1)媛媛采用了如圖2甲所示的電路測量未知電阻的阻值,某次測量中,電壓表、電流表示數如圖2乙,電壓表的讀數為1.8V,電流表的讀數為0.24A,則Rx=7.5Ω.
(2)芳芳采用了如圖2丙所示的電路測量電阻Rx的阻值,其中R0阻值已知.實驗步驟如下:先閉合S1、S2,讀出此時電壓表讀數U1;再閉合S1,斷開S2,讀出此時電壓表讀數U2.則被測電阻Rx的阻值表達式為:Rx=$\frac{{U}_{1}{-U}_{2}}{{U}_{2}}$×R0.(用R0、U1、U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小王做“測定小燈泡電功率”實驗,現有電源(電壓保持不變)、待測小燈、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50Ω 1A”、“20Ω 1A”兩種規(guī)格)、電鍵及導線若干,其中待測小燈上只有所標“0.18A”(指小燈正常工作電流)字樣清晰可見.他連接電路,閉合電鍵,接著他移動滑片,發(fā)現電流表示數逐漸增大,電壓表示數始終為6伏,當滑片恰好移動到中點位置時,小燈正常發(fā)光.他經過思考分析,在沒有更換實驗器材的情況下重新正確連接電路,并規(guī)范操作,閉合電鍵發(fā)現電流表、電壓表示數分別為0.12安和3.6伏.
(1)請說明小王判斷小燈正常發(fā)光的理由:電流表的示數恰好等于0.18A.
(2)實驗中所用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歐,電源電壓為6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0.756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圖1所示的彈簧測力計量程為0~5牛,此時的示數為3.6牛.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杠桿在圖2所示位置靜止,此時可以將右端的螺母向右調節(jié)(選填“左”或“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