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吉林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輛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下列與其相關的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 汽車受到的重力和汽車對路面的壓力 B. 汽車受到的牽引力和汽車受到的重力
C. 汽車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對汽車的支持力 D. 汽車對路面的壓力和路面對汽車的支持力
C 【解析】A. 汽車受到的重力和汽車對路面的壓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條件,不是平衡力,故A錯誤;B. 汽車受到的牽引力和汽車受到的重力,方向相互垂直,不符合二力平衡條件,不是平衡力,故B錯誤;C. 汽車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對汽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符合二力平衡條件,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D. 汽車對路面的壓力和路面對汽車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八年級物理北師大版下冊第6章常見的光學儀器 單元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華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將凸透鏡和其他實驗器材組裝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
(1)要想知道凸透鏡的焦距,你認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_________ 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種不同途徑)
(2)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和蠟燭,光屏上始終沒有出現(xiàn)蠟燭火焰的像,你認為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 ________(至小回答兩條原因)?
查閱說明書或銘牌 通過實驗測量 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直線(高度)上 凸透鏡固定的位置不當③光具座的長度小于凸透鏡4倍焦距. 【解析】(1)要想知道凸透鏡的焦距,一是查閱說明書或銘牌;二是通過實驗測量:即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另一側放一張白紙,調節(jié)凸透鏡與白紙間的距離,直到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便是其焦距; (2)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八年級物理北師大版下冊第6章常見的光學儀器 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小明自制了一個簡易投影儀,在暗室中將印有奧運五環(huán)(紅、黃、藍、綠、黑五色環(huán))標志的透明膠片,貼在發(fā)白光的手電筒上,并正對著焦距為10cm 的凸透鏡,調整手電筒、凸透鏡、白色墻壁之間的位置,在墻上得到了一個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手電筒與凸透鏡的距離應小于10cm ,且膠片應正立放置
B. 手電筒與凸透鏡的距離應大于10cm小于20cm ,且膠片應倒立放置
C. 能從不同角度看到墻上五環(huán)標志的像,是因為光在墻面上發(fā)生的是漫反射
D. 將白色墻上蒙一層紅布,可以看到像中五環(huán)的顏色只有紅色和黑色
A 【解析】試題分析:A選項凸透鏡的焦距f=10cm,所以發(fā)白光的手電筒上透明奧運五環(huán)膠片,到凸透鏡的距離應滿足10cm<u<20cm,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五環(huán)膠片應倒立在凸透鏡前; B選項凸透鏡的焦距f=10cm,所以發(fā)白光的手電筒上透明奧運五環(huán)膠片,到凸透鏡的距離應滿足10cm<u<20cm,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五環(huán)膠片應倒立在凸透鏡前; C選項.能從不同角度看到墻上五環(huán)...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八年級物理北師大版下冊第6章常見的光學儀器 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L是凸透鏡,OO'是它的主軸,AB是垂直主軸的光源,P是垂直于主軸的光屏,當光源和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相等時,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將AB向右移動任意一段距離后,再移動P,則在P上 ( )
A.總能得到縮小的像
B.總能得到放大的像
C.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縮小的像
D.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
D 【解析】初位置,物距與相距相等,根據透鏡成像公式得到物體的初位置處于兩倍焦距處,此時成倒立的等大的實像;此后物體AB向右運動,在一倍焦距外,兩倍焦距內時,在另一側的某個位置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當運動到一倍焦距內時,在左側成正立的放大的虛像,而虛像不是光的實踐匯交點,不能成像在光屏上;故選D. 思路分析:根據透鏡成像公式得到物體的初位置處于兩倍焦距處,然后根據成像規(guī)律進行分析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第12章 簡單機械 第1節(jié) 杠桿 同步訓練題 題型:單選題
小明利用圖示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個數的鉤碼,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三次實驗后得出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下列能驗證該結論是否正確的操作是
A. 增加鉤碼個數,再多次實驗使結論更具普遍性
B. 去掉右側鉤碼,在右側換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
C. 去掉右側鉤碼,在右側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
D. 去掉右側鉤碼,在右側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
C 【解析】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條件下得出的,此時的力臂正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為得出普遍結論,應改變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故正確的實驗操作是C,去掉右側鉤碼,在右側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 答案為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