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太陽發(fā)出的可見光、紅外線等光線具有能量,照射到物體上,部分被吸收而轉化為內能(其中紅外線尤其顯著).許多車主為了隔熱給汽車玻璃貼上太陽膜.某興趣小組對市場5種品牌太陽膜的隔熱性能進行如下探究.

①如圖甲,在暗室中將一側貼有某品牌太陽膜的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距離玻璃板左側20厘米處放置一個紅外線燈,在玻璃板右側放置一個光能風車(光能風車的風葉在紅外線照射下轉動快慢能反映接收到紅外線的強弱).
②打開紅外線燈,觀察并記錄30秒內光能風車風葉轉動圈數(shù).
③改變紅外線燈的位置,使之距離玻璃板分別為40厘米、60厘米和80厘米,重復步驟②.
④在玻璃板上依次更換其他4種品牌的太陽膜,重復上述實驗.
(1)本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停表.(寫出2種)
(2)透過太陽膜紅外線的強弱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本實驗用光能風車的風葉轉動快慢來反映紅外線的強弱.如圖乙實驗或活動所用的方法與本實驗相同的有AB.(可多選)
(3)為了使本實驗的結果更可靠,還需再改變哪些變量進行多次實驗?換用不同的紅外線燈或改變紅外線燈照射的角度(寫出2點)

分析 (1)根據(jù)實驗過程設計選擇實驗器材;
(2)本實驗運用到了轉換法;
(3)多次實驗得出規(guī)律的普遍性.

解答 解:(1)打開紅外線燈,觀察并記錄時間要用到停表,改變紅外線的位置,使之距離玻璃板距離不同要用到刻度尺;
(2)透過太陽膜紅外線的強弱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本實驗用光能風車的風葉轉動快慢來反映紅外線的強弱,即實驗中運用到了轉換法,圖乙中實驗或活動所用的方法與本實驗相同的有A、B;
(3)為了使本實驗的結果更可靠,可換用不同的紅外線燈或改變紅外線燈照射的角度;
故答案為:(1)刻度尺、停表;(2)AB;(3)換用不同的紅外線燈或改變紅外線燈照射的角度.

點評 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是會利用物理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在簡單機械中,把有傾斜的坡面稱為斜面,它便于把重物推上某一高處.小明同學在某次課外活動課上想研究斜面的使用特點.他先用彈簧測力計把重為G的物體緩慢提起h高度,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情況如圖(a)所示.再分別用彈簧測力計把該物體沿著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拉到h高度,測力計的示數(shù)情況如圖(b)、(c)、(d)所示.請仔細觀 察圖中的操作和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化,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1)比較圖(a)與(b)〔或(a)與(c)或(a)與(d)〕兩圖可知:使用斜面緩慢提升重物時,可以省力.
(2)比較圖(b)與(c)與(d)三圖可知:使用斜面緩慢提升相同重物(到同一高度)時,斜面傾角越大,拉力越大.
(3)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們利用上面的三個斜面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他們在實驗過程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次數(shù)傾斜程度物塊重力G/N斜面高h/m拉力F/N斜面長s/m機械效率η
1較緩50.22.4141.7%
2較陡50.53.2178.1%
3最陡50.74.3181.4%
①實驗過程中應拉動彈簧測力計沿斜面做勻速直線運動.
②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在其它條件一定時,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高/低).
③該小組又進行了第4次實驗,他們在斜面上鋪上棉布,使斜面變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長分別是0.5m和1m,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5N,他們測得這種情況下斜面的機械效率為55.6%(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小數(shù)).把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與第2次測量結果相比較,還能得出:在其他條件一定時,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機械效率越低.
④實驗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在實驗過程中 彈簧測力計很難嚴格地沿斜面方向拉動(如圖甲所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實驗小組的同學經(jīng)過討論后,決定利用一個滑輪來改進實驗.請你在乙圖中畫出使用此滑輪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學習小組同學合作測量距離較遠的建筑物間的距離,他們選擇了兩座建筑物A、B(相距約150m)做實驗,且當時氣溫大約是15℃.
(1)實驗步驟如下,請你將實驗操作步驟補充完整.
A.某同學在A處大喊一聲,并同時開始計時,聽到回聲時停表,將測得的時間t記錄下來.
B.兩建筑物距離s的表達式是s=$\frac{1}{2}vt$.
C.重復上述步驟,再測兩次,并求出距離的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誤差.
(2)需要的實驗器材是卷尺、秒表.
(3)請寫出造成本實驗誤差的原因之一人的反應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做“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小明采用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通過觀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來比較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的多少.
(2)若通電時間相同,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B玻璃管內液面上升較高,這表明: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3)小亮采用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電相同時間,發(fā)現(xiàn)A玻璃管液面上升較高,這表明:在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物理合作交流小組成員們根據(jù)熱水冷卻快慢的一些現(xiàn)象,做了以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熱水冷卻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進行猜想】猜想一:熱水冷卻的快慢與溫差(溫差=熱水溫度-環(huán)境溫度)有關;
猜想二:熱水冷卻的快慢與裝水容器的材料有關;
猜想三:熱水冷卻的快慢與熱水表面空氣的流速有關.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
小劉選用3個玻璃杯、一個塑料杯、一個鋁杯(5個杯子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在杯中分別倒入熱水放在溫度可調可控的房間里做了5次實驗,每次實驗杯子都裝滿同質量、同溫度的熱水.用溫度計和秒表記錄每次實驗熱水溫度從90℃降至50℃所用時間,只有第2次實驗用電風扇對杯中熱水吹風.(水不溢出)
實驗數(shù)據(jù)記入下表:
序號杯子
材枓
水的質量有無電風扇吹風起始溫度/℃終止溫度/℃室內環(huán)境溫度/℃冷卻時間/s
1玻璃相等905030920
2玻璃相等905030612
3玻璃相等905015665
4塑料相等905015780
5相等905015508
【分析與論證】
(1)為了驗證小劉的第二個猜想可以用序號為3、4、5的三次實驗;(選填序號)
(2)在驗證熱水冷卻快慢與溫差有關的兩次實驗中,小劉控制的變量是:容器的材料和熱水表面空氣的流速;
(3)請你對小劉以上實驗探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條合理的評價意見在驗證某一個猜想時,應盡可能的多做幾次實驗,才能得出普遍的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中學九年級(2)班ST小組在研究馬鈴薯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時,通過往水中加鹽,終于使馬鈴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時間關系,當時并沒有及時收拾實驗器材,幾天后?來收拾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浮在水面的馬鈴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們決定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探究,提出以下幾種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發(fā),鹽水的密度變大,導致馬鈴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馬鈴薯在鹽水中浸泡幾天后質量變大,導致馬鈴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馬鈴薯在鹽水中浸泡幾天后體積變小,導致馬鈴薯下沉.
馬鈴薯的編號放入鹽水前放入鹽水后
質量/g體積/cm3密度/g.cm3質量/g體積/cm3密度/g.cm3
A44.839.21.1440331.21
B56.148.81.1650411.22
C77.367.91.146957
(1)經(jīng)過一番討論,他們馬上否定了猜想1,你認為他們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馬鈴薯的密度仍小于液體的密度,馬鈴薯仍漂浮在鹽水面上,不會下沉接著他們就猜想2和猜想3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操作:
①取三塊馬鈴薯,編上A、B、C號,分別測出其質量和體積;
②配制一大杯鹽水;
③將三塊馬鈴薯放在鹽水中,使其漂浮,幾天后發(fā)現(xiàn)馬鈴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將其撈出、擦干,分別測出其質量和體積.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2)表格中,編號為C的馬鈴薯在鹽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1.21 g/cm3
(3)請分析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后回答:
猜想2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的;你認為導致馬鈴薯下沉的原因是馬鈴薯的密度大于鹽水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電池使用說明中都有一條提示:“請一次性更換所有電池,以免新舊電池混用”.小明同學用所學物理知識探究這條提示的依據(jù).
方案一:用同型號串聯(lián)的兩節(jié)新電池和串聯(lián)的一新一舊電池分別給同一輛玩具電動車供電,讓電動車在相同路面上運動.
(1)通過測量電動車運動的速度,比較兩組電池為電動車提供的電功率太。
(2)通過測量電動車能夠運動的路程,比較兩組電池為電動車提供的電能多少.
方案二:用定值電阻替代電動車,通過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比較電池給定值電阻提供的電壓差異究竟有多大.
小明設計了圖示電路.將方案一中的兩組電池和同型號一節(jié)新電池分別接入A、B間進行實驗,將開關S閉合前后的電壓表讀數(shù)記錄在如表中.
電源S斷開時電壓/VS閉合時電壓/V
兩新3.23.1
一新一舊1.91.3
一新1.61.5
(1)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串聯(lián)的一新一舊電池給定值電阻提供的電壓,竟然小于一節(jié)新電池提供的電壓!這是因為用一新一舊電池供電的電路中,廢舊電池相當于在以一節(jié)新電池為電源的電路中串聯(lián)了一個電阻.
(2)要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需要換用不同型號新舊電池進行了多次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最近,《都市快報》“好奇實驗室”選擇了iPhone6和三星i9300這兩款手機,進行了進水的極限體驗測試,將這兩部手機同時浸入1.2米深池水底部,看誰先黑屏?測試結果如表所示.兩部手機撈出后,經(jīng)過擦干、埋在大米中4天等處理,i9300神奇復活,各項操作一切正常,而iPhone6一直沒有任何反應.
型號iPhone6型號i9300
電池
容量
1810mAh電池
容量
2100mAh
輸出
電壓
4V輸出
電壓
4V
時間iPhone6三星i9300
32秒跳出關機界面正常待機
3分18秒黑屏,閃光燈自動打開正常待機
6分25秒黑屏,閃光燈亮閃光燈打開
8分01秒黑屏,閃光燈亮閃光燈關閉
19分29秒黑屏,閃光燈亮黑屏
根據(jù)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針對兩款手機入水后閃光燈均自動打開的現(xiàn)象,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水是導體,在開關處連通了電路,使閃光燈打開.
(2)大米在實驗中所起的作用相當于干燥劑.
(3)iPhone6內部有一塊可反復充放電的電池,該電池容量為“1810mAh”,它是指當工作電流為1000mA時,能持續(xù)供電1.81小時.若充滿電后全部用于打電話,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為80%,通話時電流為300mA,則可持續(xù)通話幾小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有關物質的密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密度跟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跟物體的體積有關,體積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當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其密度也不會改變
D.密度跟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都無關,當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密度可能會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