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下面對廚房中有關物理現(xiàn)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
A.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B.用高壓鍋煮食物容易熟,是因為液體沸點隨氣體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C.用茶壺燒水是利用做功的方式來改變水的內(nèi)能
D.塑料吸盤能貼在光滑的墻上是利用了大氣壓強

分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高壓鍋是利用鍋內(nèi)氣壓增大、沸點升高的原理煮熟食物的;
(3)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4)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產(chǎn)生壓強,即大氣壓強.

解答 解:A、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采用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故A正確;
B、用高壓鍋煮食物容易熟,是因為液體沸點隨氣體壓強的增大而升高.故B正確;
C、用茶壺燒水是利用熱傳遞的方法來改變水的內(nèi)能,故C錯誤;
D、塑料掛鉤的吸盤能貼在光滑的墻上,是因為受到大氣壓強的作用,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是從日常生活用品上考查了學生多方面的知識,體現(xiàn)了物理的生活化,要求平時學習時,多觀察、多聯(lián)系、多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將體積為1000cm3,質(zhì)量為600g的正方體實心木塊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求:
(1)木塊的密度;
(2)木塊在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8.根據(jù)電流方向在圖中標出磁體和小磁針的N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試驗中,為了達到實驗目的,要控制電阻相同,需多次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選填“兩端的電壓”或“通過的電流”),該實驗中,需要多次更換導體重復實驗,目的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當杠桿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直到杠桿水平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同學們用微小壓強計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
(1)①曉彤將微小壓強計放入同一杯水中,進行了由圖甲至圖乙的操作,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曉彤這樣做的實驗目的是探究液體壓強跟深度的關系.
②根據(jù)曉彤的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同種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①曉雪將微小壓強計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想探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跟液體密度的關系”,請你寫出曉雪應該操作的實驗步驟.
a、調(diào)整微小壓強計,使U型管兩端的水面相平.
b、將微小壓強計的探頭分別放在水和鹽水中的同一深度,比較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
c、重復步驟b,在不同深度處多做幾次實驗
②實驗中,曉雪發(fā)現(xiàn):在實驗器材完好、實驗操作正確的情況下,探頭放在水中U型管兩端液面高度差與探頭放在鹽水中U型管兩端液面高度差相差不明顯,不足以說明問題.請你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蹦床上彈跳的小朋友,跳起后豎直向上運動到最高點時,他的勢能最小,動能最大
B.剛開始下落的雨滴速度越來越快,是因為雨滴受到的合力為零
C.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D.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人踢足球的力和足球受到草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汽車使用的發(fā)動機是四沖程汽油機,它在工作過程中,做功沖程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汽油的熱量值是4.6×107J/kg,完全燃燒20kg的汽油放出的熱量為9.2×108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B.如圖所示,生產(chǎn)廠家往往用真空吸盤吊車運大型平板玻璃,若水平吊運一塊長2m、寬2m、厚10mm,密度為2.5×103kg/m3的平板玻璃,且當時大氣壓為105Pa,g取10N/kg.請你計算:
(1)玻璃板受到的重力;
(2)吸盤的最小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塊很難被壓縮,是由于鐵塊分子間存在斥力
B.溫度升高越高的物體吸收的熱量越多
C.兩手相互摩擦手變暖和,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手的內(nèi)能
D.打掃衛(wèi)生時房間塵土飛揚,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