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金沙湖游覽,倍感湖水的涼爽,而赤腳走在湖邊的沙灘上,感覺沙子很燙,原因是沙子和水有不同的( )

A. 硬度 B. 密度 C. 比熱容 D. 沸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走進物理世界單元檢測題 題型:填空題

在測量物體長度的實驗中,如圖所示,讀數(shù)正確的是_________(選填“A”或“B”),所測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8-2019學年九年級全冊物理《比熱容》練習試卷 題型:計算題

質量為0.2千克的鋁塊溫度升高了50 ℃,求:鋁塊吸收的熱量Q吸。[c鋁=0.9×103 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8-2019學年九年級全冊物理《比熱容》練習試卷 題型:多選題

小東根據(jù)如圖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 我國北方樓房中的“暖氣”用水作介質,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B. 質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熱量,水比沙子升溫多

C. 質量相等的沙子和鐵,降低相同溫度,沙子放出的熱量大于鐵放出的熱量

D. 鐵塊和鋁塊升高相同溫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8-2019學年九年級全冊物理《比熱容》練習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實驗小組利用酒精燈對500g冰均勻加熱,他們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并觀察物質的狀態(tài)。如圖是他們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時間”圖象,已知c冰=2.1×103J/(kg•℃),c水=4.2×103J/(kg•℃),由圖象可知

A. 水升溫比冰慢,說明水的比熱容比冰小

B. 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內(nèi)能不變

C. 冰在熔化前內(nèi)能增加4.2×104J

D. 在CD段,水吸收的熱量是4.2×10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屆九年級人教版物理上冊內(nèi)能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在研究分子模型時,把相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發(fā)現(xiàn)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兩液體的體積之和。為了確定減小的體積和酒精含量的關系,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

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面的刻度L1;

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cm刻度線;

D.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讀出液面的刻度L。

(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減小,這一現(xiàn)象表明_____

A.分子間有引力 B.分子間有斥力

C.分子間有空隙 D.分子是運動的

(2))學習小組進行了多次實驗,測出水柱的長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總長度L,并計算出混合后酒精質量的含量β和液柱減小的長度△L.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①第2次實驗水面對刻度如圖所示,讀出水面的刻度_____cm.根據(jù)試題中信息,計算第3次實驗后酒精質量的含量為_____%;第4次實驗液柱減小的長度為_____cm.(酒精密度0.8g/cm3)

②根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請在如圖坐標系中描點作出△L﹣β的關系圖線________。由圖線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體積減小量(△L)隨著酒精質量含量(β)的增大而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屆九年級人教版物理上冊內(nèi)能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但它們改變內(nèi)能的實質不相同,其主要區(qū)別為_____,兩個物體間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屆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十四章《內(nèi)能的利用》單元檢測題 題型:計算題

(7分)小亮家有一個容積為2L的水壺,水壺里裝有初溫為25℃的水,在1標準大氣壓下小亮用天然氣爐具對水進行加熱。[已知天然氣的熱值q=8.4×107J/m3,水的比熱容 c水=4.2×103J/(kg•℃)]求:

(1)燒開1L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熱量?

(2)若天然氣爐具的效率是30%,則燒開1L水需要完全燃燒多少m3的天然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屆九年級人教版物理全冊第13-14章內(nèi)能、內(nèi)能的利用單元復習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在一個大試管里裝一些水,用軟木塞塞住,加熱水至沸騰,水蒸氣會把軟木塞沖出,這時,水蒸氣膨脹對_____做功,水蒸氣的部分_____能轉化為塞子的_____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