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運動.這種運動只在沒有空氣的作用比較小,可以忽略,物體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體運動.為了探究自由落體運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明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材料有關(guān);
猜想二: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下落的高度有關(guān);
猜想三: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為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幾位同學用三個金屬球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實驗序號材料下落高度(m)下落時間(s)
1鐵球201.96
2鐵球302.47
3鉛球201.96
(1)為驗證猜想一,應(yīng)比較實驗序號1和3,結(jié)論是:在下落高度相同時,物體下落的快慢與材料無關(guān).
(2)請你幫助小明驗證猜想三的實驗方案.
(3)小敏同學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她讓兩片完全相同的紙(一張平展,另一張對折)同時從三樓由靜止開始下落,她發(fā)現(xiàn)兩片紙 不同時著地,此下落過程中兩片紙做的 是不是自由落體運動?為什么?

分析 (1)解答本題應(yīng)用控制變量的思想去分析,既然是要驗證猜想一,而猜想一是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材料有關(guān),所以應(yīng)選擇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材料不同的兩組序號;
要想得出結(jié)論,就需要看這兩組序號中物體下落的時間是什么關(guān)系:若時間不相同,則說明物體下落快慢與材料有關(guān);若時間相同,則說明物體下落快慢與材料無關(guān);
(2)①要驗證猜想三,就必須控制它們的高度相同,然后通過比較時間來比較它們的下落快慢,時間的測量需要用秒表;
②按照控制變量法的方法完成兩次或多次測量,測出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從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時間;
③比較時間關(guān)系,從而得出結(jié)論;
(3)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判斷是同時落地還是不同時落地;
紙片下落過程中會受到空氣的阻力影響.

解答 解:(1)要驗證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材料有關(guān),就必須控制物體的下落高度相同,而材料不同.從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序號1和3的下落高度相同,材料不同,所以應(yīng)比較實驗序號1和3;
當鐵球和鉛球從同一高度下落時,它們下落的時間是相同的,所以它們的下落快慢是相同的,則物體下落的快慢與材料無關(guān).
(2)①讓A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下落,用秒表測出A球下落的時間為tA;
②讓B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下落,用秒表測出B球下落的時間為tB
③若tA=tB,則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質(zhì)量無關(guān);
若tA≠tB,則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質(zhì)量有關(guān).
(3)雖然兩片紙的質(zhì)量相同且都從同一高度下落,但由于它們的面積不同,所以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不同,對折的紙片會下下落到地面,平展的紙片會后下落到地面;
由于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而紙片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相對于重力是比較大的,不能忽略,所以紙片在下落過程中做的不是自由落體運動.
故答案為:(1)1;3;在下落高度相同時,物體下落的快慢與材料無關(guān);
(2)①讓A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下落,用秒表測出A球下落的時間為tA;
②讓B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下落,用秒表測出B球下落的時間為tB;
③若tA=tB,則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質(zhì)量無關(guān);
若tA≠tB,則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質(zhì)量有關(guān).
(3)不是;受空氣阻力的影響.

點評 本題考查的內(nèi)容雖然是高中物理的知識,但本題考查的方法卻是初中物理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所以對于不是初中物理知識的實驗題,我們也可以采用控制變量法去完成它,也就是說我們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當我們遇到新的問題時,也可以自己設(shè)計實驗去解決它,不能只停留在我學過的、我會的實驗題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李麗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對蠟燭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樣,這是為了比較物與像大小的關(guān)系.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實像”、“虛像”)
(3)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乙中畫出物體AB所成的像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公安部門要求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的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帶來的危害;車的喇叭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以下是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的一些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魚比它的實際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這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
C.無論物體離平面鏡遠或近,它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終不變
D.海市蜃樓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甲、乙質(zhì)量相等的實心小球,密度分別為ρ、ρ,且ρ:ρ=2:1.將它們放入足夠深的水中,甲、乙兩球靜止時所受浮力之比可能是(  )
A.1:2B.1:1C.ρ:ρD.ρ: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在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R1為定值電阻,R2滑動變阻器,閉合開關(guān)S后,滑片p向左移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表A1和電壓表V的示數(shù)都變大
B.電路總功率變小,電壓表V的示數(shù)不變
C.電壓表示數(shù)與電流表A的示數(shù)的乘積變大
D.電壓表示數(shù)U與電流表A和A1的示數(shù)差△1的比值$\frac{U}{△I}$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光的世界豐富多彩,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下列說法中不符合實際的是(  )
A.潛望鏡利用了平面鏡對光線的反射作用
B.照相時,被照者應(yīng)站在距鏡頭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yīng)大于一倍焦距
D.陽光通過凸透鏡可以點燃紙屑,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一只蘋果的密度為0.8×103Kg/m3、體積為0.6×10-3m3,此蘋果質(zhì)量為0.48Kg,用手將其浸沒在水中,松手后蘋果將上。ㄟx填“上浮”、“下沉”或“懸浮”);最后它靜止時,受到的浮力是4.8N(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曉彤用20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為20N.若曉彤將推力增大到30N時,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為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