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與聲現(xiàn)象有關(guān)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公路旁安裝“聲障墻”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C.超聲“碎石”是利用聲可傳遞信息
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一定是340m/s

分析 解決此類問題要知道: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振動的物體肯定能發(fā)出聲音,但由于人的聽覺范圍的限制,發(fā)出的聲音不一定能聽得見;
(2)防治噪聲的途徑,從三方面考慮:①在聲源處;②在傳播過程中;③在人耳處.
(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4)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解答 解: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A正確;
B、在公路兩邊安裝隔音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故B錯誤;
C、超聲“碎石”是利用聲可傳遞能量,故C錯誤;
D、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溫度不同聲速也不同,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是一道綜合了聲學中多個知識點的題目,做題時要對照相關(guān)的物理知識,仔細分析每一種情況的對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我國殲-20的機身呈菱形,能使反射的電磁波偏離接收它的雷達,它的表面采用新的雷達吸波材料制作,能吸收來自雷達的能量.對殲-20“隱身”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改用新的雷達吸波材料,增強對電磁波的吸收能力
B.“隱身”是由于其外部涂料吸收所有的光,人眼看不見飛機
C.由于殲-20飛行很快,電磁波追不上
D.通過改變飛機形狀,增強向雷達探測設(shè)備方向反射的電磁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最近雨天路滑,在千山路上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兩輛同向行駛的汽車發(fā)生“追尾”.汽車B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撞到汽車A;觀察汽車A的尾部(如圖),說明力能夠改變物體的形狀;此時對汽車A中的司機起保護作用的是汽車頭枕(填“安全氣囊”或“汽車頭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實驗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碼)、量筒、燒杯(2個)、彈簧測力計、金屬塊、細線(質(zhì)量和體積不計)、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體(密度小于金屬塊的密度).

(1)甲組選用上述一些器材測量金屬塊的密度,步驟如下: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屬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如圖甲所示,此時液面對應(yīng)示數(shù)為40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乙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是:
a.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
b.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盤放金屬塊,向右盤加減砝碼并移動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圖丙所示,金屬塊的質(zhì)量m=157.8g.
④計算金屬塊的密度是7.89×103kg/m3.該實驗所測密度與金屬塊實際的密度相比較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2)乙組選用上述一些器材(沒有天平),設(shè)計了一種測量未知液體密度的實驗方案,請寫出他們的實驗過程.
選用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細線、水、燒杯(2個)
主要實驗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金屬塊的重力G;
②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金屬塊浸沒在未知液體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shù)F1;
③燒杯中倒入適量水,用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未接觸燒杯底)的示數(shù)F2
④未知液體密度的表達式:ρ=$\frac{G-{F}_{1}}{G-{F}_{2}}$ρ(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為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建筑工地上,工人師傅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1200N的重物勻速提升4m,用了20s,已知動滑輪重300N(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工人師傅對繩的拉力;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如圖所示的電路,開關(guān)S閉合,小燈泡L的電阻為10Ω,定值電阻R的阻值為15Ω(燈的電阻不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求:
(1)電路的總電阻;
(2)請你任意的補充一個條件,提出問題,然后簡答.(補充條件只需做一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游客坐在行駛的船重逆水而上,我們說游客是靜止的、船是運動的,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 。
A.河岸上的樹、船艙B.船艙、迎面駛來的船
C.迎面駛來的船、河水D.河水、河岸上的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在我們?nèi)粘I钪杏性S多不科學的說法,比如:①鐵比棉花“重”;②將質(zhì)量不同的鉤碼分別掛在已調(diào)平的杠桿兩端.“重”的那端將下降.通過學習物理,我們知道:說法①中的“重”應(yīng)該是密度大;說法②中的“重”應(yīng)該是力與力臂的乘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某鋼瓶內(nèi)裝氧氣密度是6kg/m3,在一次氣焊中用去其中的$\frac{2}{3}$,則瓶內(nèi)剩余氧氣的密度為2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