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測量兩位同學從一樓登上到三樓做功快慢的實驗:
(1)已提供的器材是磅秤和皮尺,還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下表是兩位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
同學實驗次數(shù)做功時間(秒)做功(焦)
1306000
26012000
3304000
4506000
(3)比較實驗次數(shù)1和3可得到:當做功時間相同時,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4)比較實驗次數(shù)1和4可知:當兩位同學做功多少相同時,做功時間越少,做功越快;
(5)當他們做功多少和做功時間均不相同時,單位時間內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因此,為了比較兩位同學做功的快慢,應該在表格最后一列增加一欄項目,這個項目是做功/做功時間(焦/秒)(要寫上單位),為此物理學中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分析 (1)根據(jù)功率測量的實驗原理確定實驗器材;
(3)(4)做功快慢可以通過比較相等時間內做功多少或做相同的功比較所用時間多少進行比較;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5)當做功的大小和時間都不相同時,算出功和時間的比值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用功率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解答 解:(1)人上樓時的功率:P=$\frac{W}{t}$=$\frac{Gh}{t}$=$\frac{mgh}{t}$,實驗需要測出人的質量m、樓的高度h、上樓需要的時間,需要的實驗器材是:磅秤、皮尺、秒表.
(3)由表中實驗次數(shù)1和3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做功時間相同時,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4)由表中實驗次數(shù)為1和4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兩位同學做功多少相同時,做功時間越少,做功越快;
(5)當他們做功多少和做功時間均不相同時,單位時間內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因此,為了比較兩位同學做功的快慢,應該在表格最后一列增加一欄項目,這個項目是做功/做功時間(焦/秒)(要寫上單位),為此物理學中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故答案為:(1)秒表;(3)做功時間;做功越多;(4)1和4;做功時間越少;(5)單位時間內做功越多;做功/做功時間(焦/秒);功率.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能力,我們要能夠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也是中考的一個重點,還要學會應用控制變量法來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所示,人單獨站在地面上對地壓強為p1;手里拿著一只烏龜站在地面上時,人對地面的壓強為p2;將烏龜完全浸沒在水中不觸底,人對地的壓強為p3;則烏龜密度的表達式是ρ=$\frac{{p}_{2}-{p}_{1}}{{p}_{2}-{p}_{3}}$•ρ.(用題目中已知量和ρ來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物理圖象可以用來直觀且定量地描述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如圖所示圖象,若滿足一定條件,可以正確表示以下兩個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有( 。
A.自由下落的蘋果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
B.壓強和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
C.電熱與電流之間的關系
D.物體的重力與其質量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
A.樹蔭下圓形的光斑B.海市蜃樓
C.露珠下的葉脈D.水中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重200N、底面積0.01m2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5s內將物體勻速豎直提升3m,已知動滑輪重50N,不計繩重和摩擦.(g=10N/kg)
求:(1)提升前,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2)拉力F的大小;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20~100℃,最小分度值為1℃.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25℃.地球南極的最低氣溫達零下80℃以下,用這樣的溫度計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測量當?shù)氐臍鉁兀?b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傳遞手機信號的是電磁波,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電磁波家族成員很多,有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Y射線等,它們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例如:電視機的遙控器就是利用紅外線來工作的;某電臺發(fā)射的電磁波波長為3m,其頻率是100M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小組四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電阻特性,他們的研究過程如下:
(1)猜想和問題:他們在完成“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后,接著又將另一電阻R2并接在電阻R1兩端,如圖所示,再次閉合電鍵后,發(fā)現(xiàn)電壓表示數(shù)幾乎不變,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了一點.據(jù)此現(xiàn)象,他們提出:
(i)由R1 R2兩個電阻組成的并聯(lián)電路與導體一樣,也具有阻礙電流通過的本領.
(ii)問題:兩個電阻R1 R2并聯(lián)在一起后,這段電路的總電阻與每個導體的電阻之間會存在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呢?
(2)探究:他們利用圖所示的電路繼續(xù)實驗,先后將兩個阻值已知的電阻并接在電路AB兩點上,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出相應的總電流和總電壓,并用公式R=$\frac{U}{I}$計算出對應的總電阻.他們將有關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如表中.
實驗序號R1   (歐)R2  (歐)R  (歐)
1202010
220106.7
32054
41053.3
①通過交流各自的實驗數(shù)據(jù),大家初步分析比較表一中實驗序號1、2、3或4中的數(shù)據(jù),比較R與R1(或R2)的大小,得出定性結論: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總比電路中的任何一條分路中的電阻要。
②分析實驗序號1、2與3(或3與4)中R1、R2和R的變化情況,得出初步結論:當并聯(lián)電路中一條分路上的電阻不變時,其總電阻會隨另一分路上的電阻減小而減。
③甲同學分析表一第二行(實驗序號1)中R與R1(或R2)的大小,認為“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一定等于某一條分路電阻的一半”.你認為甲同學的分析歸納方法和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合理?說出你判斷的理由.只通過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性.
④經(jīng)過多次計算和比較,最后大家對表一中每個電阻計算其倒數(shù)值,得到數(shù)據(jù)如表最后三列所示.
實驗序號R1 (歐)R2  (歐)R (歐)$\frac{1}{{R}_{1}}$(歐-1$\frac{1}{{R}_{2}}$(歐-1$\frac{1}{R}$(歐-1
12020100.050.050.1
220106.70.050.10.15
320540.050.20.25
41053.30.10.20.3
進一步分析比較表二中實驗序號1、2、3或4中最后三列得到的各電阻倒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系,歸納得到它們間的定量關系是:$\frac{1}{R}$=$\frac{1}{{R}_{1}}$+$\frac{1}{{R}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物理課外制作小組設計了一種測定風力的裝置,其原理如圖1所示,迎風板與一輕質彈簧一端相連,穿在光滑的金屬桿上,彈簧由絕緣材料制成,均勻金屬桿的阻值隨長度均勻變化,工作時迎風板總是正對風吹來的方向.電路中左端導線與金屬桿M端相連,右端導線接在迎風板上N點并可隨迎風板在金屬桿上滑動,兩端導線與金屬桿均接觸良好. 已知電源電壓恒為4.5V,定值電阻R=1Ω,金屬桿接入電路中Rx與迎風板所承受的風力F的關系如圖2所示,

(1)若電路中接入一個電壓表,使電壓表示數(shù)隨風力的增大而增大,請在適當?shù)奈恢卯嫵鲭妷罕恚?br />(2)無風時,求電壓表的示數(shù)和定值電阻R消耗的電功率;
(3)如果電壓表的量程為0~3V,求該裝置所能測量的最大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