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并劃分時刻的.如圖所示的時刻是上午十點,則在圖中左側(cè)是東方
B.
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景物倒立的虛像,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
C.
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時,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
D.
某同學讓太陽光通過透明的鏡片照射到白墻上,從圖中可以看出此鏡片對光有會聚作用,用該鏡片磨成的眼鏡可以用來矯正近視眼

分析 (1)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首先要明確古代測日影定時刻的儀器,然后再根據(jù)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解釋其原理即可.
(2)知道平面鏡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3)凸透鏡成像時,物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
(4)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近視眼佩戴凹透鏡矯正,遠視眼佩戴凸透鏡矯正.

解答 解:A、由于影子在右側(cè),所以太陽在左側(cè),又因為是上午十點,所以太陽在東方,即左側(cè)是東方,故A正確;
B、景物在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正立的虛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B錯誤;
C、照相機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的規(guī)律制成的,因此,“掃入”二維碼時鏡頭和二維碼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故C錯誤;
D、由圖可見,該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鏡;遠視眼是像呈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要想使像呈在視網(wǎng)膜上,應戴一會聚透鏡,即凸透鏡,所以該眼鏡可以用以矯正遠視眼,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應用是測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是投影儀;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是放大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同一只雞蛋先后放入甲、乙兩杯鹽水中,雞蛋在甲杯中處于懸浮狀態(tài),所受浮力為F,在乙杯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受浮力為F,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F>F
B.鹽水的密度ρ<ρ
C.向甲杯中加入鹽,雞蛋所受浮力不變
D.向乙杯中加入水,雞蛋所受浮力會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正確的是( 。
A.甲圖,物體的長度是7.30厘米B.乙圖,電源左端是電源正極
C.丙圖,若開關(guān)都閉合,兩燈并聯(lián)D.丁圖,晶體凝固時間是7分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如圖一位女士手持圓鏡站在大鏡子前整理妝容,她在圓鏡中像的大小等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她在大鏡子中像的大小;女士整理完妝容后,遠離大鏡子時,她在鏡中像的大小將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某地工業(yè)園有一條街道,采用風力發(fā)電和太陽能發(fā)電的路燈照明,風力發(fā)電將風能轉(zhuǎn)化為電能,風能屬于可(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清潔無污染,是在太陽內(nèi)部氫原子核發(fā)生聚變(選填“裂變”或“聚變”)時釋放出的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物理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冰箱散熱器摸起來燙手,這主要是電流的熱效應造成的
B.利用光纖通信時,在光導纖維中傳輸?shù)膶嶋H上是電信號
C.踢毽子時,毽子上下飛舞,上升過程的合力大于下落過程的合力
D.小朋友沿著滑梯勻速下滑的過程中他的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機械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將復寫紙夾在兩張白紙之間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別取兩個盛有等量冷水和熱水的相同鋁質(zhì)易拉罐壓在紙上.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紙上留下痕跡的顏色深淺不同.該現(xiàn)象說明( 。
A.分子間存在引力B.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guān)
C.分子間存在斥力D.分子間有空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每年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其主題是“關(guān)愛心靈窗戶”.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有些同學由于過度使用電子產(chǎn)品導致近視,需配戴凹透鏡來矯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小華用50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為200N的小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5min前進了240m.求:
(1)小車前進的平均速度;
(2)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