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燒杯內盛有某種液體(是右表所列液體中的一種),液體中的玻璃試管內盛有水.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若對燒杯的底部持續(xù)加熱,最終發(fā)現(xiàn)試管內的水也能沸騰,則燒杯內盛的液體應是:( )
物質 | 沸點/℃ |
酒精 | 78 |
水 | 100 |
煤油 | 150 |
A.煤油 B.水 C.酒精 D.無法確定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水沸騰時的溫度一定是100℃
B.水沸騰時,停止對水加熱,水仍能繼續(xù)沸騰
C.水沸騰時,繼續(xù)對水加熱,水的溫度會再升高
D.水沸騰時,繼續(xù)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陽市呂城片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彈奏小提琴時,要使小提琴發(fā)出的聲音聽起來音調高些,應采取的措施是( )
A.調松琴弦
B.調緊琴弦
C.增加部分弦線的長度
D.換用粗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車窗上,水珠會出現(xiàn)在車窗的 (選擇“內側”、“外側”、“內、外側”)為了防止影響視線司機師傅應該對擋風玻璃吹 .(選擇“冷風”、“熱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1所示,溫度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小強在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溫度時讀取了四次數(shù)據(jù),每次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位置如圖2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如圖2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溫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畫面,你將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發(fā)光區(qū)域是( )
A.黃、綠、紫 B.紅、黃、藍 C.紅、黃、紫 D.紅、綠、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們生活在﹣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關于聲音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聲音是一種波,它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我們能夠辨別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
D.我們常說聲音“震耳欲聾”,是指它的音調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保溫瓶中裝有1000克0℃的水,然后放進8克﹣1℃的冰,蓋好瓶塞,則( )
A.有少量水會結冰
B.有少量冰化成水
C.冰、水質量比不變
D.冰、水溫度無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短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風寒溫度
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走在街上,穿著的衣服感覺冷暖剛好適宜,這時突然起了一陣大風,頓時感覺周身寒冷,這就是風寒效應.風寒效應會影響人體對冷的感覺,導致人體感覺的溫度與溫度計的示數(shù)有明顯的差別.原來,人體的主要散熱部位是皮膚,通過皮膚紅外輻射、接觸傳導熱量、冷熱空氣對流和汗液蒸發(fā)等方式散熱.當無風時,在人體皮膚和周圍空氣之間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空氣層,由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起到保溫作用;當刮風時,穩(wěn)定的空氣保溫層不斷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并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覺越寒冷.科學家提出用風寒溫度描述刮風時人體皮膚感覺的溫度,并通過大量實驗找出了風寒溫度和風速的關系.下表是在氣溫為5℃時,風寒溫度和風速的關系.
風速/(km.h﹣1) | 0 | 10 | 20 | 30 | 40 |
風寒溫度/℃ | 5 | 3 | 1 | ﹣1 | ﹣3 |
(1)風會使人感覺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強了下列 散熱方式.
A.輻射 B.傳導 C.對流 D.汗液蒸發(fā)
(2)利用表格給出的數(shù)據(jù)作出風寒溫度風速圖象.
(3)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用T表示風寒溫度,t表示氣溫,v表示風速,請你寫出三者關系的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