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所示裝置為小明的課外小制作,A是去除了瓶底、瓶口無蓋的硬塑料瓶,B是兩端開口的U形管,它的一端與塑料瓶內(nèi)部相通,U形管內(nèi)裝入有顏色的水,兩側水面相平.當從左端瓶口向瓶內(nèi)適度吹風時,U形管左右兩側水面是否仍然相平?若不相平,哪側水面高?請說明理由.

答案:
解析:

不相平;(1分)U形管左側水面高.(1分)當向瓶內(nèi)吹風時,瓶內(nèi)氣體流速大,U形管左側水面上方氣體壓強變小,所以左側水面高.(2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俗語說“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開水真的不響嗎?小明想對此進行研究,進行燒水試驗,用溫度計、數(shù)字聲級計(測量聲音強弱的儀器)分別測量水的溫度、聲音的強弱,如下圖所示裝置.
(1)該裝置中的錯誤之處是:
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燒杯的底部
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燒杯的底部
;
改正裝置錯誤后的測量結果如下表:
時間/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水溫t/℃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聲強級/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52.8 52.8
現(xiàn)象 無氣泡 無氣泡 有小氣泡產(chǎn)生 少量氣泡上升 上升氣泡增多 大量氣泡上升 水面有氣泡形成 更多小氣泡形成,水變渾濁 沸騰 沸騰 沸騰
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上圖所示,請?zhí)顚懕砀裰械目崭瘢?BR>實驗中觀察到水沸騰時氣泡變化的情況:
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由小變大
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由小變大

(3)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溫度為
95℃
95℃
時,響度最大.
現(xiàn)在你對“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這句話有什么新的理解?
開水并非是不響,而是響度相對于不開的水弱一點;沒開的水響可能是氣泡在水中破裂激起水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由于振動水最后才會渾濁
開水并非是不響,而是響度相對于不開的水弱一點;沒開的水響可能是氣泡在水中破裂激起水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由于振動水最后才會渾濁

請在下面坐標圖中通過描點畫出上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小明同學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將小球A、B 分別拉到與豎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靜止釋放,當小球擺動到豎直位置時,將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C 發(fā)生碰撞,木塊都會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離后停止.圖中的擺長L 都相同,θ1<θ2,球A、B 的質量分別為mA、mB,(mA<mB).
精英家教網(wǎng)
a.如圖甲、乙所示,同時釋放A、B,觀察到它們并排擺動且始終相對靜止,同時到達豎直位置這表明兩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的任一時刻的速度大小與小球的
 
無關.
b.如圖甲、乙所示,觀察到B球能將木塊c撞得更遠由此可得出結論:
 

c.圖乙中小球B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丙中小球B 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如圖乙、丙所示,圖丙中木塊C滑行得更遠些,由此可得出結論:
 

d.若水平面為光滑的(足夠長),該實驗還能得出結論嗎?
 
,理由
 

(2)小紅在學習了機械能的轉化及其應用以后,設計了兩張火車站進站段鐵路工程的設計方案圖,請你幫她選擇一下,你將選擇
 
圖的設計方案,結合你學到的物理知識,請簡要談談你選擇的理由.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5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螺母向_______邊旋一些(選填“左”或“右”)。

(2)調(diào)好后,第一組按圖(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第________組實驗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初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5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螺母向_______邊旋一些(選填“左”或“右”)。

(2)調(diào)好后,第一組按圖(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第________組實驗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