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明同學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時,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實驗中該同學先后三次將同一小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鋪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來越小,觀察小車移動的距離,從而得出運動和阻力的關系.
(1)指出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 (不必解釋錯誤的原因) 應該改為 .
(2)小明用正確方法做了三次實驗,小車分別停在如圖乙、丙、丁所示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 .
(3)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所受的阻力為零,速度將不再減慢,以恒定不變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這一步所用方法和下列 選項的方法相同.
A.用棋子B代替棋子A的像
B.如果將瓶內抽成真空,將聽不到鈴聲
C.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
D.用光線來研究光的直線傳播.
【答案】(1)用不同的力推一下小車;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運動;
(2)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 (3)B.
【解析】
試題分析:(1)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時,要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等,用不同的力推小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不同,因此該操作是錯誤的,應使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
(2)棉布比毛巾光滑,小車在棉布上受的阻力比在毛巾上受的阻力小,木板比棉布光滑,小車在,木板上受的阻力比在棉布上受的阻力小,由圖乙、丙、丁可知,小車以相同的速度在木板上滑行最遠,在毛巾上滑行距離最近,由此可知,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
(3)此實驗采取的是科學推理法,不能通過實驗直接驗證.
A、用棋子B代替棋子A的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不合題意;
B.如果將瓶內抽成真空,將聽不到鈴聲,由于瓶內不人抽成絕對的真空,真空不能傳聲也是通過科學推理得出的,與本題中實驗方法相同,符合題意;
C.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這是采用了控制變量法,不合題意;
D.用光線來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是采用了模型法,不合題意.
故只有B符合題意.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U為6V,滑動變阻器R1的規(guī)格是“50Ω 0.5A”,定值電阻R2的規(guī)格是“10Ω 1A”,電壓表使用的量程是3V,電流表使用的量程是0.6A,在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動的過程中,要保證電路中各個元件的安全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示變化范圍是0.1A~0.5A
B.電壓表的變化范圍是1V~3V
C.滑動變阻器阻值的有效范圍是50Ω~40Ω
D.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任意位置,電路都是安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開關能同時控制兩個燈泡的通電與斷電,這兩個燈泡( )
A.只能是串聯(lián)
B.只能是并聯(lián)
C.可能是串聯(lián),也可能是并聯(lián)
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冬天一場大雪后,在雪地里玩耍的小寶寶被凍哭了,年輕的媽媽心疼地把寶寶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心中搓揉了一會兒,又放在懷中。
(1)“搓揉”是利用 方式使寶寶的小手暖和的;
(2)“放在懷中”又是利用 方式使寶寶的小手暖和的;
(3)這兩種方式都能讓寶寶的小手暖和起來,表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嫦娥一號”衛(wèi)星在繞月飛行的1年時間里,可能會遭遇兩次月食,月食期間沒有太陽光照射,衛(wèi)星表面的溫度會急劇下降,內能(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這是通過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中,采用多次測量的目的相同的是哪幾組:( )
①研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
②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阻值
③研究杠桿平衡條件
④探究使用定滑輪的特點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從a 端滑到b端的過程中( )
A.電流表示數(shù)減小
B.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
C.電壓表示數(shù)是電源電源
D.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