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跑運動員的比賽過程中,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起跑時,他用力蹬地,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他的跑鞋底有凹凸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C.他超過其他運動員時,相對于該運動員是運動的
D.沖過終點后,他還會繼續(xù)前進一段距離,是因為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湖北省武漢市九年級上12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閉合開關(guān)S,兩燈泡均正常發(fā)光,則兩燈泡一定具有相同的( )
A.額定電流 B.額定電壓 C.額定功率 D.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用甲乙兩個滑輪將同樣的鉤碼緩慢提升相同的高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1與F2大小相等
B.甲中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比乙大
C.F1做的總功比F2多
D.甲的機械效率比乙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是指杠桿處于 或勻速轉(zhuǎn)動狀態(tài).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 .
(2)實驗中,用裝置A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建議同學(xué)不宜采用這種方式,該種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為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不易得出結(jié)論
D.杠桿受力不平衡
(3)若用裝置B進行實驗,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 N;將彈簧測力計沿虛線方向拉,仍然使杠桿在原來的位置平衡,此時拉力的力臂將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種現(xiàn)象與其涉及物理知識之間的關(guān)系中,錯誤的是( )
A.高原反應(yīng)﹣﹣大氣壓和海拔高度的關(guān)系
B.飛機飛行時獲得升力﹣﹣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guān)系
C.水下潛水艇能夠上浮﹣﹣液體的壓強和深度的關(guān)系
D.利用高壓鍋容易將飯煮熟﹣﹣沸點和氣體壓強的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用滑輪組拉著一木塊P沿水平地面以0.5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4N,若每個滑輪重為1N,繩與滑輪組間的摩擦不計,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在2s內(nèi)拉力做功為 J,木塊P受到的摩擦力為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廣西百色市八年級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小羊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重物提高5m,已知物重為800N,人對繩的拉力為500N.
求此過程中:
(1)拉力做的功.
(2)過程中做的有用功.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廣西百色市八年級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用下列裝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計滑輪自重及摩擦,則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黃橋東區(qū)域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明想驗證“用滾動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的正確性,利用以下一些器材:質(zhì)量不相等、帶鉤的木塊A和木塊B,彈簧測力計,砝碼,棉布,圓柱狀鉛筆若干,進行實驗探究.請完成以下填空:
(1)實驗步驟一:把木塊A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 拉動木塊,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根據(jù) 的知識,可知F1的大小等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
(2)實驗步驟二:把 放在水平桌面上,將 放在其上方,用步驟一的方法拉動木塊,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
(3)實驗分析:當滿足 的條件時,上述結(jié)論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