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作“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他為圖中溫度計寫了一份使用說明書,其中有科學性錯誤的一條是________(填序號).

(2)實驗中每隔1 min記錄一次數據,直到沸騰5 min后停止加熱.記錄的數據如表,其中第2 min時的溫度如圖所示,為________℃.

(3)根據表中數據,水的沸點是________℃

(4)撤去酒精燈,小明觀察到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此時的溫度________(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點.

(5)若燒杯中水的質量是100 g,從90升高到95,水的內能增加了________J;這個過程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g酒精.[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酒精的熱值為3.0×102 J/kg.].

答案:
解析:

  答案:(1)③;(2)94;(3)98;(4)等于;(5)2.1×103;0.07.

  分析:(1)使用溫度計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說要看清它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溫度范圍;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個小格代表的值.使用溫度計時: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跍囟扔嫴A萁氡粶y物體后要稍后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讀數時先看清是零上還是零下的,然后認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讀出示數.

  (3)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此時的溫度就是水的沸點.

  (4)水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水在沸騰后,仍然需要吸熱來維持沸騰狀態(tài);

  (5)知道水的質量、水的比熱容、水的溫度升高值,利用吸熱公式Q=cmt求水吸收的熱量;由題知Q=Q,根據公式Q=qm求出需要燃燒的酒精的質量.

  解答:解:(1)溫度計玻璃泡進入被測液體后要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三是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因此③不正確.

  (2)由圖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所以溫度計的示數是94

  (3)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水從4分鐘到9分鐘這段時間內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水的沸點是98

  (4)水沸騰后,若撤去加熱源,由于此時水的溫度還沒下降,因此水的溫度還等于沸點.

  (5)水吸收的熱量(水的內能增加值):

  Q=cmt=4.2×103 J/(kg·)×0.1 kg×(95-90)=2.1×103 J;

  Q=Q=m酒精q,

  m酒精=0.7×10-4 kg=0.07 g.

  點評:此題通過水的沸騰實驗考查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水的沸騰過程、同時考查學生對吸熱公式Q=cmt和Q=qm的掌握和運用,要注意分析,認真解答.


提示:

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惠山區(qū)二模)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每個鉤碼的質量為m,O為支點.
(1)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B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拉力為F1,測得A、B兩點上升的高度分別為h1、h2,則此次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
2mgh2
F1h1
×100%
2mgh2
F1h1
×100%
.(用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2)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C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C點上升高度為h2,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選填“>”、“=”或“<”)F1,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
(選填“>”、“=”或“<”)第一次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石景山區(qū)一模)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實驗中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溫,直到沸騰4min后停止加熱,數據表格如下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溫/℃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由此可知水的沸點為
98
98
℃,水面處的大氣壓比標準大氣壓
(選填“高”或”“低”).
(2)當水沸騰后,繼續(xù)給水加熱,水的溫度
不變
不變
.(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3)若燒杯中的水吸收2.4×105J熱量,至少需要燃燒酒精
8
8
g.(酒精的熱值為3.0×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建鄴區(qū)一模)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約是10cm).當蠟燭、凸透鏡、光屏移至圖示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縮小
縮小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照相機
照相機
就是應用此原理來工作的.為了使光屏上成的像大一些,在不移動透鏡的情況下,應將蠟燭向
移(選填“左”或“右”,下同),同時將光屏向
移到合適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同一木塊沿不同的斜面勻速向上運動,測量數據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 斜面傾角 斜面材料 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長s/m 有用功W/J 總功W/J 機械效率η
1 30° 玻璃 7 0.5 4.9 1 3.5 4.9 71.4%
2 30° 木板 7 0.5 6.0 1 3.5 6.0  
3 30° 毛巾 7 0.5 6.5 1 3.5 6.5 53.8%
4 20° 木板 7 0.34 4.9 1 2.38 4.9 48.6%
5 15° 毛巾 7 0.26 5.1 1 1.82 5.1 35.7%
(1)在第1、2、3次試驗中,改變斜面的材料的目的是
改變斜面的粗糙程度
改變斜面的粗糙程度

(2)在第二次實驗中,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58.3%
58.3%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2.5
2.5
N.
(3)分析第1、2、3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當其他條件一定時,
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機械效率越小
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機械效率越小

(4)若通過分析第1、4、5次實驗數據,得出斜面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機械效率越大.你認為存在的問題是:
沒有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沒有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小車沿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
(1)小明在斜面中點處放一金屬片,用停表記下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至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車通過的距離 s1;
(2)小明把金屬片放在斜面終點,在斜面中點位置釋放小車,測出小車下滑到底端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2和這段時間內小車通過的距離s2;
(3)用測得的數據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發(fā)現v1=v2,于是得出結論:小車從斜面頂端滑至底端做勻速直線運動.
你認為小明的實驗過程妥當嗎?
不妥當
不妥當
;為什么?
小車從斜面中點滑到底端,與小車從頂端滑到中點的運動過程相同,不能探究小車下滑時速度的變化
小車從斜面中點滑到底端,與小車從頂端滑到中點的運動過程相同,不能探究小車下滑時速度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