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1912  171920  171926  171930  171936  171938  171942  171948  171950  171956  171962  171966  171968  171972  171978  171980  171986  171990  171992  171996  171998  172002  172004  172006  172007  172008  172010  172011  172012  172014  172016  172020  172022  172026  172028  172032  172038  172040  172046  172050  172052  172056  172062  172068  172070  172076  172080  172082  172088  172092  172098  172106  366461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大慶)如圖①,四邊形AEFG和ABCD都是正方形,它們的邊長分別為a,b(b≥2a),且點F在AD上(以下問題的結(jié)果均可用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1)求S△DBF;
(2)把正方形AEFG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45°得圖②,求圖②中的S△DBF;
(3)把正方形AEFG繞點A旋轉(zhuǎn)一周,在旋轉(zhuǎn)的過程中,S△DBF是否存在最大值、最小值?如果存在,直接寫出最大值、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常德)如圖,在直線l上擺放有△ABC和直角梯形DEFG,且CD=6cm;在△ABC中:∠C=90°,∠A=30°,AB=4cm;在直角梯形DEFG中:EF∥DG,∠DGF=90°,DG=6cm,DE=4cm,∠EDG=60度.解答下列問題:

(1)旋轉(zhuǎn):將△ABC繞點C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請你在圖中作出旋轉(zhuǎn)后的對應圖形△A1B1C,并求出AB1的長度;
(2)翻折:將△A1B1C沿過點B1且與直線l垂直的直線翻折,得到翻折后的對應圖形△A2B1C1,試判定四邊形A2B1DE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3)平移:將△A2B1C1沿直線l向右平移至△A3B2C2,若設平移的距離為x,△A3B2C2與直角梯形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當y等于△ABC面積的一半時,x的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棗莊)寬與長的比是的矩形叫黃金矩形.心理測試表明:黃金矩形令人賞心悅目,它給我們以協(xié)調(diào),勻稱的美感.現(xiàn)將小波同學在數(shù)學活動課中,折疊黃金矩形的方法歸納如下(如圖所示):
第一步:作一個正方形ABCD;
第二步:分別取AD,BC的中點M,N,連接MN;
第三步:以N為圓心,ND長為半徑畫弧,交BC的延長線于E;
第四步:過E作EF⊥AD,交AD的延長線于F.
請你根據(jù)以上作法,證明矩形DCEF為黃金矩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福州)如圖,已知△ABC是邊長為6cm的等邊三角形,動點P、Q同時從A、B兩點出發(fā),分別沿AB、BC勻速運動,其中點P運動的速度是1cm/s,點Q運動的速度是2cm/s,當點Q到達點C時,P、Q兩點都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s),解答下列問題:
(1)當t=2時,判斷△BPQ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2)設△BPQ的面積為S(cm2),求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
(3)作QR∥BA交AC于點R,連接PR,當t為何值時,△APR∽△PR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廣東)將兩塊大小一樣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疊放在一起,使得它們的斜邊AB重合,直角邊不重合,已知AB=8,BC=AD=4,AC與BD相交于點E,連接CD.

(1)填空:如圖1,AC=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無錫)如圖,已知E是矩形ABCD的邊CD上一點,BF⊥AE于F,試說明:△ABF∽△E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寧德)如圖,E是?ABCD的邊BA延長線上一點,連接EC,交AD于點F.在不添加輔助線的情況下,請你寫出圖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選一對相似三角形給予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梅州)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O是對角線AC的中點,過點O的直線EF分別交AB、DC于點E、F,與CB、AD的延長線分別交于點G、H.
(1)寫出圖中不全等的兩個相似三角形(不要求證明);
(2)除AB=CD,AD=BC,OA=OC這三對相等的線段外,圖中還有多對相等的線段,請選出其中一對加以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旅順口區(qū))如圖,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C的頂點都在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的頂點上.
(1)填空:∠ABC=______°,BC=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11)(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8•莆田)閱讀理解:如圖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B=90°,點P在BC邊上,當∠APD=90°時,易證△ABP∽△PCD,從而得到BP•PC=AB•CD,解答下列問題.
(1)模型探究:如圖2,在四邊形ABCD中,點P在BC邊上,當∠B=∠C=∠APD時,求證:BP•PC=AB•CD;
(2)拓展應用:如圖3,在四邊形ABCD中,AB=4,BC=10,CD=6,∠B=∠C=60°,AO⊥BC于點O,以O為頂點,以BC所在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點P為線段OC上一動點(不與端點O、C重合)
(i)當∠APD=60°時,求點P的坐標;
(ii)過點P作PE⊥PD,交y軸于點E,設PO=x,OE=y,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