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問題情境】張老師給愛好學習的小軍和小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ABC中,AB=AC,點P為邊BC上的任一點,過點P作PD⊥AB,PE⊥AC,垂足分別為D、E,過點C作CF⊥AB,垂足為F.求證:PD+PE=CF.
(1).小軍的證明思路是:如圖2,連接AP,由△ABP與△ACP面積之和等于△ABC的面積可以證得:PD+PE=CF. 小俊的證明思路是:如圖2,過點P作PG⊥CF,垂足為G,可以證得:PD=GF,PE=CG,則PD+PE=CF.
(2).【變式探究】如圖3,當點P在BC延長線上時,其余條件不變,求證:PD﹣PE=CF;
(3).【結論運用】如圖4,將矩形ABCD沿EF折疊,使點D落在點B上,點C落在點C′處,點P為折痕EF上的任一點,過點P作PG⊥BE、PH⊥BC,垂足分別為G、H,若AD=8,CF=3,求PG+PH的值;
(4).【遷移拓展】圖5是一個航模的截面示意圖.在四邊形ABCD中,E為AB邊上的一點,ED⊥AD,EC⊥CB,垂足分別為D、C,且ADCE=DEBC,AB=2 dm,AD=3dm,BD= dm.M、N分別為AE、BE的中點,連接DM、CN,求△DEM與△CEN的周長之和.

【答案】
(1)證明:(小軍的方法)連接AP,如圖②

∵PD⊥AB,PE⊥AC,CF⊥AB,

且SABC=SABP+SACP,

ABCF= ABPD+ ACPE.

∵AB=AC,

∴CF=PD+PE.

(小俊的方法)過點P作PG⊥CF,垂足為G,如圖②.

∵PD⊥AB,CF⊥AB,PG⊥FC,

∴∠CFD=∠FDP=∠FGP=90°.

∴四邊形PDFG是矩形.

∴DP=FG,∠DPG=90°.

∴∠CGP=90°.

∵PE⊥AC,

∴∠CEP=90°.

∴∠PGC=∠CEP.

∵∠BDP=∠DPG=90°.

∴PG∥AB.

∴∠GPC=∠B.

∵AB=AC,

∴∠B=∠ACB.

∴∠GPC=∠ECP.

在△PGC和△CEP中,

∴△PGC≌△CEP.

∴CG=PE.

∴CF=CG+FG

=PE+PD.


(2)證明:連接AP,如圖③.

∵PD⊥AB,PE⊥AC,CF⊥AB,

且SABC=SABP﹣SACP,

ABCF= ABPD﹣ ACPE.

∵AB=AC,

∴CF=PD﹣PE.


(3)過點E作EQ⊥BC,垂足為Q,如圖④,

∵四邊形ABCD是矩形,

∴AD=BC,∠C=∠ADC=90°.

∵AD=8,CF=3,

∴BF=BC﹣CF=AD﹣CF=5.

由折疊可得:DF=BF,∠BEF=∠DEF.

∴DF=5.

∵∠C=90°,

∴DC=

=

=4.

∵EQ⊥BC,∠C=∠ADC=90°,

∴∠EQC=90°=∠C=∠ADC.

∴四邊形EQCD是矩形.

∴EQ=DC=4.

∵AD∥BC,

∴∠DEF=∠EFB.

∵∠BEF=∠DEF,

∴∠BEF=∠EFB.

∴BE=BF.

由問題情境中的結論可得:PG+PH=EQ.

∴PG+PH=4.

∴PG+PH的值為4.


(4)延長AD、BC交于點F,作BH⊥AF,垂足為H,如圖⑤.

∵ADCE=DEBC,

∵ED⊥AD,EC⊥CB,

∴∠ADE=∠BCE=90°.

∴△ADE∽△BCE.

∴∠A=∠CBE.

∴FA=FB.

由問題情境中的結論可得:ED+EC=BH.

設DH=xdm,

則AH=AD+DH=(3+x)dm.

∵BH⊥AF,

∴∠BHA=90°.

∴BH2=BD2﹣DH2=AB2﹣AH2

∵AB=2 ,AD=3,BD=

∴( 2﹣x2=(2 2﹣(3+x)2

解得:x=1.

∴BH2=BD2﹣DH2

=37﹣1=36.

∴BH=6dm.

∴ED+EC=6.

∵∠ADE=∠BCE=90°,

且M、N分別為AE、BE的中點,

∴DM=M=EM= AE,CN=BN=EN= BE.

∴△DEM與△CEN的周長之和

=DE+DM+EM+CN+EN+EC

=DE+AE+BE+EC

=DE+AB+EC

=DE+EC+AB

=6+2

∴△DEM與△CEN的周長之和為(6+2 )dm.


【解析】【問題情境】如下圖②,按照小軍、小俊的證明思路即可解決問題.【變式探究】如下圖③,借鑒小軍、小俊的證明思路即可解決問題.【結論運用】易證BE=BF,過點E作EQ⊥BF,垂足為Q,如下圖④,利用問題情境中的結論可得PG+PH=EQ,易證EQ=DC,BF=DF,只需求出BF即可.【遷移拓展】由條件ADCE=DEBC聯想到三角形相似,從而得到∠A=∠ABC,進而補全等腰三角形,△DEM與△CEN的周長之和就可轉化為AB+BH,而BH是△ADB的邊AD上的高,只需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DH,再求出BH,就可解決問題.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的相關知識,掌握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以及對勾股定理的概念的理解,了解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O的半徑為2,點A、C在⊙O上,線段BD經過圓心O,∠ABD=∠CDB=90°,AB=1,CD= ,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y=kx+4(k≠0)與y軸交于點A.
(1)如圖,直線y=﹣2x+1與直線y=kx+4(k≠0)交于點B,與y軸交于點C,點B的橫坐標為﹣1. ①求點B的坐標及k的值;
②直線y=﹣2x+1與直線y=kx+4與y軸所圍成的△ABC的面積等于

(2)直線y=kx+4(k≠0)與x軸交于點E(x0 , 0),若﹣2<x0<﹣1,求k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矩形ABCD的一條邊AD=8,將矩形ABCD折疊,使得頂點B落在CD邊上的P點處.
(1)如圖1,已知折痕與邊BC交于點O,連結AP、OP、OA. ①求證:△OCP∽△PDA;
②若△OCP與△PDA的面積比為1:4,求邊AB的長;

(2)若圖1中的點P恰好是CD邊的中點,求∠OAB的度數;
(3)如圖2, ,擦去折痕AO、線段OP,連結BP.動點M在線段AP上(點M與點P、A不重合),動點N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且BN=PM,連結MN交PB于點F,作ME⊥BP于點E.試問當點M、N在移動過程中,線段EF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線段EF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鹽城電視塔是我市標志性建筑之一.如圖,在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中,老師要求測電視塔的高度AB.小明在D處用高1.5m的測角儀CD,測得電視塔頂端A的仰角為30°,然后向電視塔前進224m到達E處,又測得電視塔頂端A的仰角為60°.求電視塔的高度AB.( 取1.73,結果精確到0.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矩形ABCD的邊AB=3cm,AD=4cm,點E從點A出發(fā),沿射線AD移動,以CE為直徑作圓O,點F為圓O與射線BD的公共點,連接EF、CF,過點E作EG⊥EF,EG與圓O相交于點G,連接CG.
(1)試說明四邊形EFCG是矩形;
(2)當圓O與射線BD相切時,點E停止移動,在點E移動的過程中, ①矩形EFCG的面積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或最小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②求點G移動路線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1)計算:(﹣1)2+sin30°﹣ ;
(2)計算:(a+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解“數學思想作為對學習數學幫助有多大?”一研究員隨機抽取了一定數量的高校大一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將調查得到的數據用下面的扇形圖和下表來表示(圖、表都沒制作完成).

選項

幫助很大

幫助較大

幫助不大

幾乎沒有幫助

人數

a

543

269

b

根據圖、表提供的信息.
(1)請問:這次共有多少名學生參與了問卷調查?
(2)算出表中a、b的值. (注:計算中涉及到的“人數”均精確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一組數據:1,5,6,3,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平均數是4
B.眾數是5
C.中位數是6
D.方差是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