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點A是⊙O上一點,OA⊥AB,且OA=1,AB=,OB交⊙O于點D,作AC⊥OB,垂足為M,并交⊙O于點C,連接BC.
(1)求證:BC是⊙O的切線;
(2)過點B作BP⊥OB,交OA的延長線于點P,連接PD,求sin∠BPD的值.
【考點】切線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勾股定理;垂徑定理.
【專題】證明題.
【分析】(1)連結(jié)OC,根據(jù)垂徑定理由AC⊥OB得AM=CM,于是可判斷OB為線段AC的垂直平分線,所以BA=BC,然后利用“SSS”證明△OAB≌△OCB,得到∠OAB=∠OCB,由于∠OAB=90°,則∠OCB=90°,于是可根據(jù)切線的判定定理得BC是⊙O的切線;
(2)在Rt△OAB中,根據(jù)勾股定理計算出OB=2,根據(jù)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guān)系得∠ABO=30°,∠AOB=60°,在Rt△PBO中,由∠BPO=30°得到PB=OB=2;在Rt△PBD中,BD=OB﹣OD=1,根據(jù)勾股定理計算出PD=,然后利用正弦的定義求sin∠BPD的值.
【解答】(1)證明:連結(jié)OC,如圖,
∵AC⊥OB,
∴AM=CM,
∴OB為線段AC的垂直平分線,
∴BA=BC,
在△OAB和△OCB中
,
∴△OAB≌△OCB(SSS),
∴∠OAB=∠OCB,
∵OA⊥AB,
∴∠OAB=90°,
∴∠OCB=90°,
∴OC⊥BC,
故BC是⊙O的切線;
(2)解:在Rt△OAB中,OA=1,AB=,
∴OB==2,
∴∠ABO=30°,∠AOB=60°,
∵PB⊥OB,
∴∠PBO=90°,∠BPO=30°,
在Rt△PBO中,OB=2,
∴PB=OB=2,
在Rt△PBD中,BD=OB﹣OD=2﹣1=1,PB=2,
∴PD==,
∴sin∠BPD===.
【點評】本題考查了切線的判定定理:經(jīng)過半徑的外端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也考查了垂徑定理、勾股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ABC和△A1B1C1是以點O為位似中心的位似三角形,若C1為OC的中點,AB=4,則A1B1的長為( 。
A.1 B.2 C.4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nèi),已知點A(0,6),點B(8,0),動點P從點A開始在線段AO上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點O移動,同時動點Q從點B開始在線段BA上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點A移動,設(shè)點P、Q移動的時間為t秒.
(1)求直線AB的解析式;
(2)當t=2秒時,求四邊形OPQB的面積;
(3)當t為何值時,以點A、P、Q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OB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反比例函數(shù)y=的圖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內(nèi),函數(shù)圖象上有兩點A(2,y1)、B(5,y2),則y1與y2的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學(xué)校李老師布置了兩道解方程的作業(yè)題:
選用合適的方法解方程:
(1)x(x+1)=2x;(2)(x+1)(x﹣3)=7
以下是王萌同學(xué)的作業(yè):
解:(1)移項,得x(x+1)﹣2x=0 分解因式得,x(x+1﹣2)=0 所以,x=0,或x﹣1=0 所以,x1=0,x2=1 | (2)變形得,(x+1)(x﹣3)=1×7 所以,x+1=7,x﹣3=1 解得,x1=6,x2=4 |
請你幫王萌檢查他的作業(yè)是否正確,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反比例函數(shù)y=圖象的每條曲線上,y都隨x的增大而增大,則k的取值范圍是( 。
A.k>1 B.k>0 C.k≥1 D.﹣l≤k<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