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一次函數(shù)的函數(shù)圖像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A、B,以線段AB為直角邊在第一象限內作RtABC,且使∠ABC=30.

(1)求△ABC的面積;

(2)如果在第二象限內有一點P(m,),試用含m的代數(shù)式表示四邊形AOPB的面積,并求當△APB與△ABC面積相等時m的值;

(3)是否存在使△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標軸上的點Q?若存在,請寫出Q的所有可能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2)S四邊形POAB=-m + ;;(3)存在,(3, 0),(-1, 0),(0, -),(0,+2),(0,-2),(0,,).

【解析】

(1)先求出A、B兩點的坐標,再由一個角等于30°,求出AC的長,從而計算出面積;
(2)過PPDx軸,垂足為D,先求出梯形ODPB的面積和AOB的面積之和,再減去APD的面積,即是APB的面積;根據APBABC面積相等,求得m的值;
(3)假設存在點Q,使QAB是等腰三角形,求出Q點的坐標即可.

(1)由條件知:

RtABO中,

RtABC中,∵ ABC=30°,

(2)S四邊形POAB=SOBP+SAOB

S四邊形POAB

SAPB=S四邊形POAB-SAOP

SAPB

(3)

∴當AQ=AB,

AB=BQ,

AQ=BQ,

綜上可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九年級體育模擬測試中,六名男生引體向上的成績如下(單位:個):10、6、9、11、8、10,下列關于這組數(shù)據描述正確的是(
A.極差是6
B.眾數(shù)是10
C.平均數(shù)是9.5
D.方差是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B的坐標分別為(8,0)、(0,2 ),C是AB的中點,過點C作y軸的垂線,垂足為D,動點P從點D出發(fā),沿DC向點C勻速運動,過點P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E,連接BP、EC.當BP所在直線與EC所在直線第一次垂直時,點P的坐標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坐標平面內的點,現(xiàn)將該點向右平移1個單位,再向上平移2的單位,這種點的運動稱為點A的斜平移,如點P(2,3)經1次斜平移后的點的坐標為(3,5),已知點A的坐標為(1,0).

(1)分別寫出點A經1次,2次斜平移后得到的點的坐標.
(2)如圖,點M是直線l上的一點,點A關于點M的對稱點的點B,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軸為點C.
①若A、B、C三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判斷△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請說明理由.
②若點B由點A經n次斜平移后得到,且點C的坐標為(7,6),求出點B的坐標及n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算式:1△1△1=□,在每一個“△”中添加運算符號“+”或“﹣”后,通過計算,“□”中可得到不同的運算結果.求運算結果為1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對蘇科版八(下)教材一道習題的探索研究,我們知道:一次函數(shù)y=x﹣1的圖象可以由正比例函數(shù)y=x的圖象向右平移1個單位長度得到類似的,函數(shù) 的圖象是由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靈活運用這一知識解決問題.如圖,已知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C與正比例函數(shù)y=ax(a≠0)的圖象l相交于點A(2,2)和點B.

(1)寫出點B的坐標,并求a的值;
(2)將函數(shù) 的圖象和直線AB同時向右平移n(n>0)個單位長度,得到的圖象分別記為C′和l′,已知圖象C′經過點M(2,4).
①求n的值;
②分別寫出平移后的兩個圖象C′和l′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
③直接寫出不等式 的解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O的直徑AB=6,E、F為AB的三等分點,M、N為 上兩點,且∠MEB=∠NFB=60°,則EM+F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有一張長9cm,寬3cm的矩形紙片,如圖所示,把它折疊使D點與B點重合,你能求出EF的長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四邊形ABCD中,對角線AC與BD相交于點O,在①AB∥CD;②AO=CO;③AD=BC中任意選取兩個作為條件,“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為結論構造命題.
(1)以①②作為條件構成的命題是真命題嗎?若是,請證明;若不是,請舉出反例;
(2)寫出按題意構成的所有命題中的假命題,并舉出反例加以說明.(命題請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