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矩形ABCD,當點P在圖中的位置時,則有結論( 。
分析:過點P作PE⊥AD于E,交BC于F,根據(jù)矩形的對邊相等可得AD=BC,根據(jù)矩形的性質求出S△PAB+S△PCD=
1
2
S矩形ABCD,再利用S△PAD-S△PBC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解:如圖,過點P作PE⊥AD于E,交BC于F,
在矩形ABCD中,AD=BC,
易得S△PAB+S△PCD=
1
2
S矩形ABCD,故C、D錯誤;
S△PAD-S△PBC=
1
2
AD•PE-
1
2
BC•PF=
1
2
AD•(PE-PF)=
1
2
AD•EF=
1
2
S矩形ABCD=S△ABC=S△PAB+S△PAC-S△PBC,
即S△PAD=S△PAB+S△PAC
∵S△PAD=
1
2
S矩形ABCD+S△PBC,
S△PAB=
1
2
S矩形ABCD-S△PCD
1
2
S矩形ABCD+S△PBC=
1
2
S矩形ABCD-S△PCD+S△PAC,
即S△PBC=S△PAC-S△PCD;故A選項錯誤,B選項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矩形的性質,三角形的面積,難度較大,解題關鍵在于求出S△PAD=S△PAB+S△PA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a厘米(a>4).動點P、Q同時從C點出發(fā),點P在線段CB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C點向B點運動,點Q在線段CD上以相同的速度由C點向D點運動,過點P作直線垂直于BC,分別交BQ、AD于點E、F,當點Q到達終點D時,點P隨之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t>0).
(1)如圖①,若a=5厘米,在運動過程中,當點E在矩形ABCD的對角線AC上時,求t的值;
(2)如圖②,若a=6厘米,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BFQ=90°?若存在,請求出此時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若經(jīng)過t秒后,恰好使矩形ABPF的面積與直角三角形BCQ的面積相等,求a的取值范圍.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矩形ABCD的邊AB=4,BC=3,按照圖示位置放置在直線AP上,然后轉動,當它轉動一周時,求頂點A經(jīng)過的路線長.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龍巖質檢)觀察、猜想、探究
已知矩形ABCD中,直線l垂直AC于點C,點E是BC上的動點(不與點C重合),過點E作EF⊥AE交直線l于點F.
(1)如圖①,當AB=BC,E為BC中點時,猜想線段AE與FE有何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猜想;
(2)如圖②,已知AB=3,AD=4.
①當點E與點B重合時,求AE:EF的值;
②探究:當點E在線段BC上運動時,AE:EF的值是否發(fā)生改變?若不變,請求出該值并給予證明;若發(fā)生改變,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已知矩形ABCD,當點P在圖中的位置時,則有結論


  1. A.
    S△PBC=S△PAC+S△PCD
  2. B.
    S△PBC=S△PAC-S△PCD
  3. C.
    S△PAB+S△PCD數(shù)學公式S矩形ABCD
  4. D.
    S△PAB+S△PCD數(shù)學公式S矩形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