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有一個正六邊形EFGHIJ,其頂點均在矩形的邊上,邊EJ和邊GH分別在矩形的邊ADBC上,則_____

【答案】

【解析】

由正六邊形和矩形的性質得出∠FEJ=120°,EJ=EF,∠A=90°,得出∠AEF=60°,∠AFE=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得出EF=2AEAF=AE,由題意得:AB=2AF=2AE,AD=2AE+EJ=4AE,即可得出結果.

∵六邊形EFGHIJ是正六邊形,四邊形ABCD是矩形,

∴∠FEJ120°,EJEF,∠A90°,

∴∠AEF60°,∠AFE30°,

EF2AEAFAE,

由題意得:AB2AF2AEAD2AE+EJ4AE,

故答案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拋物線x軸分別交于,兩點,與y軸交于點C

1)求拋物線的表達式及頂點D的坐標;

2)點F是線段AD上一個動點.

①如圖1,設,當k為何值時,.

②如圖2,以A,F,O為頂點的三角形是否與相似?若相似,求出點F的坐標;若不相似,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理解,并解決問題:

整體思想是中學數(shù)學中的一種重要思想,貫穿于中學數(shù)學的全過程,比如整體代入,整體換元,整體約減,整體求和,整體構造,,有些問題若從局部求解,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很難解決,而從全局著眼,整體思考,會使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復雜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例:當代數(shù)式的值為7時,求代數(shù)式的值.

解:因為,所以

所以.

以上方法是典型的整體代入法.

請根據(jù)閱讀材料,解決下列問題:

1)已知,求的值.

2)我們知道方程的解是,現(xiàn)給出另一個方程,則它的解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等式:;;已知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一組數(shù):、、、、.若,用含的式子表示這組數(shù)的和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①,已知點、在直線上,且于點,且,以為直徑在的左側作半圓于點,且

1)若半圓上有一點,則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

2)向右沿直線平移得到

①如圖②,若截半圓的長為,求的度數(shù);

②當半圓的邊相切時,求平移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y=x+2與x軸交于點A,與y軸交于點C,拋物線y=x2+bx+c經(jīng)過A、C兩點,與x軸的另一交點為點B.

(1)求拋物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2)點D為直線AC上方拋物線上一動點;

①連接BC、CD,設直線BD交線段AC于點E,△CDE的面積為S1, △BCE的面積為S2, 求的最大值;

②過點D作DF⊥AC,垂足為點F,連接CD,是否存在點D,使得△CDF中的某個角恰好等于∠BAC的2倍?若存在,求點D的橫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拋物線,過點和點,與y軸交于點C,連接ACx軸于點D,連接OA,OB

求拋物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求點D的坐標;

的大小是______

繞點O旋轉,旋轉后點C的對應點是點,點D的對應點是點,直線與直線交于點M,在旋轉過程中,當點M與點重合時,請直接寫出點MAB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很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速行駛導致的,為集中治理超速現(xiàn)象,高速交警在距離高速路40米的地方設置了一個測速觀察點,現(xiàn)測得測速點的西北方向有一輛小型轎車從B處沿西向正東方向行駛,2秒鐘后到達測速點北偏東的方向上的C處,如圖.

1)求該小型轎車在測速過程中的平均行駛速度約是多少千米/時(精確到1千米/時)?

(參考數(shù)據(jù):

2)我國交通法規(guī)定:小轎車在高速路行駛,時速超過限定速度10%以上不到50%的處200元罰款,扣3分;時速超過限定速度50%以上不到70%的處1500元罰款,扣12分;時速超過限定時速70%以上的處1500元罰款,扣12分.若該高速路段限速120千米/時,你認為該小轎車駕駛員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正方形ABCD中,BC2,EF分別是CB、CD延長線上的點,DFBE,連接AE、AF

(1)求證:△ADF≌△ABE

(2)BE1,求sinAED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