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M交兩坐標軸于點A、B、C、D,已知A(6,0)、B(0,3)、C(-2,0).
(1)求點D的坐標;
(2)求圓心M的坐標;
(3)若MN⊥AD于N,求證:MN=BC.

【答案】分析:(1)首先得出△BCO∽△AOD,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得出OD的長,即可得出D點坐標;
(2)首先利用垂徑定理得出AP的長,進而得出OP、QD的長,即可得出M點的坐標;
(3)利用勾股定理分別得出BC,AM,AD,MN的長,即可得出MN與BC的關系.
解答:(1)解:∵∠BOC=∠AOD=90°,∠CBO=∠OAD,
∴△BCO∽△AOD.
,
∴OD=4,
∴點D的坐標是(0,-4);

(2)解:作MP⊥x軸于P,MQ⊥y軸于Q,
∵AC=CO+OA=8,
∴AP=AC=4,
∴OP=MQ=OA-AP=2,
∵BD=BO+OD=7,
∴QD=BD=,
∴OQ=PM=OD-QD=
∴點M的坐標是(2,-);

(3)證明:連接AM
在Rt△BOC中,BC=,
在Rt△APM中,AM=,
在Rt△AOD中,AD=,
則AN=AD=,
在Rt△AMN中,MN=
故MN=B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和勾股定理的應用和垂徑定理等知識,根據(jù)垂徑定理得出OQ,OP的長是解題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7、如圖所示,⊙O的兩弦AB、CD交于點P,連接AC、BD,得S△ACP:S△DBP=16:9,則AC:BD=
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M交兩坐標軸于點A、B、C、D,已知A(6,0)、B(0,3)、C(-2,0).
(1)求點D的坐標;
(2)求圓心M的坐標;
(3)若MN⊥AD于N,求證:MN=
12
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直線AB與坐標軸交于A、B兩點.
現(xiàn)有五張正面分別寫著連續(xù)自然數(shù)1、2、3、4、5的卡片,這五張卡片背面完全相同.將這五張卡背面朝上洗勻后隨機抽取一張,以正面的數(shù)字作為x值.放回卡片再洗勻,再從中取出一張卡片,正面數(shù)字作為y值.
(1)用適當方法求出兩次取出的卡片的數(shù)字的和是偶數(shù)的概率;
(2)若記P(x,y),分別求出P在直線上和P在△AOB內(不含邊界)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同步題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C與兩坐標軸分別交于點A,點D,且點A的坐標為(3,0),∠OBA=45°。
(1)求D的坐標;
(2)求圓心C的坐標及⊙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