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直角坐標系xOy中,點P為函數(shù)y=x2在第一象限內的圖象上的任一點,點A的坐標為(0,1),直線l過B(0,-1)且與x軸平行,過P作y軸的平行線分別交x軸,l于C,Q,連接AQ交x軸于H,直線PH交y軸于R.
(1)求證:H點為線段AQ的中點;
(2)求證:①四邊形APQR為平行四邊形;②平行四邊形APQR為菱形;
(3)除P點外,直線PH與拋物線y=x2有無其它公共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由點的坐標知OA=OB,O為A,B的中點,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可得(1)結論;
(2)要證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由題找到兩對邊平行且相等,就可以了.在進一步證菱形,驗證平行四邊形相鄰邊相等就行了;
(3)判斷有無公共點,要聯(lián)立方程,看方程是否有解,若有解就存在.
解答:(1)證明:∵A(0,1),B(0,-1),
∴OA=OB.(1分)
又∵BQ∥x軸,
∴HA=HQ;(2分)

(2)證明:①由(1)可知AH=QH,∠AHR=∠QHP,
∵AR∥PQ,
∴∠RAH=∠PQH,
∴△RAH≌△PQH.(3分)
∴AR=PQ,
又∵AR∥PQ,
∴四邊形APQR為平行四邊形.(4分)
②設P(m,m2),
∵PQ∥y軸,則Q(m,-1),則PQ=1+m2
過P作PG⊥y軸,垂足為G.
在Rt△APG中,AP=+1=PQ,
∴平行四邊形APQR為菱形;(6分)

(3)解:設直線PR為y=kx+b,
由OH=CH,得H(,0),P(m,m2).
代入得:,

∴直線PR為.(7分)
設直線PR與拋物線的公共點為(x,x2),代入直線PR關系式得:x2-x+m2=0,(x-m)2=0,
解得x=m.得公共點為(m,m2).
所以直線PH與拋物線y=x2只有一個公共點P.(8分)
點評:此題考查函數(shù)性質及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判斷平行四邊形及菱形的判斷定理,最后把求公共點的問題,轉化為判斷方程有無解的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M與y軸相切于點C,與x軸交于A(x1,0),B(x2,0)兩點,其中x1,x2是方程x2-10x+16=0的兩個根,且x1<x2,連接MC,過A、B、C三點的拋物線的頂點為N.
(1)求過A、B、C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2)判斷直線NA與⊙M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3)一動點P從點C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的速度沿CM向點M運動,同時,一動點Q從點B出發(fā),沿射線BA以每秒4個單位長度的速度運動,當P運動到M點時,兩動點同時停止運動,當時間t為何值時,以Q、O、C為頂點的三角形與△PCO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放入一邊長OC為6的矩形紙片ABCO,將紙翻折后,使點B恰好落在x軸上,記為B',折痕為CE,已知tan∠OB′C=
3
4

(1)求出B′點的坐標;
(2)求折痕CE所在直線的解析式;
(3)作B′G∥AB交CE于G,已知拋物線y=
1
8
x2-
14
3
通過G點,以O為圓心OG的長為精英家教網(wǎng)半徑的圓與拋物線是否還有除G點以外的交點?若有,請找出這個交點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如: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以y軸上的點C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與x軸相切于原點O,AB為⊙C的直徑,PA切⊙O于點A,交x軸的負半軸于點P,連接PC交OA于點D.
(1)求證:PC⊥OA;
(2)若點P在x軸的負半軸上運動,原題的其他條件不變,設點P的坐標為(x,0),四邊形
POCA的面積為S,求S與點P的橫坐標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3)在(2)的情況下,分析并判斷是否存在這樣的一點P,使S四邊形POCA=S△AOB,若存在,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不寫過程);若不存在,簡要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A(-4,-4),B(1,-4),C(2,-1),D(-3,-1)四個點.
(1)順次連接A,B,C,D四個點組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
(2)畫出(1)中圖形分別向上5個單位向右3個單位后的圖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A的坐標為(a,0),D的坐標為(0,b),且a、b滿足
a+2
+(b-4)2=0

(1)求A、D兩點的坐標;
(2)以A為直角頂點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B,直接寫出B的坐標;
(3)在(2)的條件下,當點B在第四象限時,將△ADB沿直線BD翻折得到△A′DB,點P為線段BD上一動點(不與B、D重合),PM⊥PA交A′B于M,且PM=PA,MN⊥PB于N,請?zhí)骄浚篜D、PN、BN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