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如圖,AC為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E為AC上一點,連接EB,ED,當∠BED=126°時,∠EDA的度數(shù)為


  1. A.
    54°
  2. B.
    27°
  3. C.
    36°
  4. D.
    18°
D
分析:由ABCD是正方形得∠DAC=45°,又由∠BED=126°得∠DEC=63°,外角等于相鄰內角的和而得.
解答:∵ABCD是正方形,
∴∠DAC=45°,
∵∠BED=126°,
∴∠DEC=63°,
∴∠EDA=18°.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從性質出發(fā)利用角平分線平分直角,外角等于相鄰內角的和而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xOy中,邊長為2的等邊△OAB的頂點B在第一象限,頂點A在x軸的正半軸上.另一等腰△OCA的頂點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現(xiàn)有兩動點P、Q分別從A、O兩點同時出發(fā),點Q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OC向點C運動,點P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沿A→O→B運動,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隨即停止.
(1)求在運動過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積S與運動的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并寫出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2)在等邊△OAB的邊上(點A除外)存在點D,使得△OCD為等腰三角形,請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D的坐標;
(3)如圖(2),現(xiàn)有∠MCN=60°,其兩邊分別與OB、AB交于點M、N,連接MN.將∠MCN繞著C點旋轉(0°<旋轉角<60°),使得M、N始終在邊OB和邊AB上.試判斷在這一過程中,△BMN的周長是否發(fā)生變化?若沒有變化,請求出其周長;若發(fā)生變化,請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已知:如圖,在Rt△ABC中,∠C=90°,∠ABC=60°,BC長為
3
p,BBl是∠ABC的平分線交AC于點B1,過B1作B1B2⊥AB于點B2,過B2作B2B3∥BC交AC于點B3,過B3作B3B4⊥AB于點B4,過B4作B4B5∥BC交AC于點B5,過B5作B5B6⊥AB于點B6,…,無限重復以上操作.設b0=BBl,b1=B1B2,b2=B2B3,b3=B3B4,b4=B4B5,…,bn=BnBn+1,….
(1)求b0,b3的長;
(2)求bn的表達式.(用含p與n的式子表示,其中n是正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已知點A的坐標是(-
3
,0),點B的坐標是(3
3
,0),以AB為直徑作⊙M,交y軸的負半軸于點C,交y正半軸于點D,連接AC、BC,過A、B、C三點作拋物線.
(1)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連接D M并延長交⊙M于點E,過點E作⊙M的切線分別交x軸、y軸于點F、G,求直線FG的解析式;
(3)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得以A、B、C、P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所有滿足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南通一模)已知:如圖,直y=2x+b交x軸于點B,交y軸于點C,點A為x軸正半軸上一點,AO=CO,△ABC的面積為12.
(1)求b的值;
(2)若點P是線段AB中垂線上的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PBC成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試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3)點Q為線段AB上一個動點(點Q與點A、B不重合),QE∥AC,交BC于點E,以QE為邊,在點B的異側作正方形QEFG.設AQ=m,△ABC與正方形QEFG的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試求S與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為x軸負半軸上一點C(0,-2),D(-3,-2).
(1)求△BCD的面積;
(2)若AC⊥BC于C,作∠CBA的平分線交CO于P,交CA于Q,求證:∠CQP=∠CPQ
(3)若點B為x軸正半軸上的動點,∠ACB的平分線CE交DA的延長線于E點,設∠ADC=∠DAC=α,∠ACE=β,請你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E的大。
(4)在(3)的條件下,
∠E∠ABC
的值是否變化?若不變,求出其值;若變化,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