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點A(0,4),C(2,0).將矩形OABC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135º,得到矩形EFGH(點E與O重合).
(1)若GH交y軸于點M,則∠FOM= ,OM= .
(2)將矩形EFGH沿y軸向上平移t個單位.
①直線GH與x軸交于點D,若AD∥BO,求t的值;
②若矩形EFGH與矩形OABC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個平方單位,試求當0<t≤4-2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詳見解析.
解析試題分析:(1)由旋轉(zhuǎn)可得出∠AOF=135°,再由矩形的內(nèi)角為直角得到一個角為直角,利用∠AOF-∠AOC求出∠COF的度數(shù),再由∠MOC為直角,由∠MOC-∠COF即可求出∠MOF的度數(shù);由∠MOF的度數(shù)為45°,利用兩直線平行得到一對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出三角形OHM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OH=MH=2,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M的長;
(2)①如圖所示,當AD與BO平行時,由AB與DO平行,利用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得到ABOD為平行四邊形,由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得到AB=DO=2,由平移可知:∠HEM=45°,可得出∠OMD=∠ODM=45°,即三角形ODM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OD=OM,由OD的長求出OM的長,由三角形HEM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邊長為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M的長,用EM-OM即可求出平移的距離,即為t的值;
②分三種情況考慮:(i)如圖1所示,當0<t<2時,重疊部分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平移的距離為t,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邊為t,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可表示出S;(ii)如圖2所示,當時,重疊部分為直角梯形,表示出上底,下底及高,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表示出S即可;(iii)如圖3所示,當時,重疊部分為五邊形,由梯形面積-三角形面積,表示出S即可.
試題解析:
解:(1)如圖所示:
由旋轉(zhuǎn)可得:∠AOF=135°,又∠AOC=90°,
∴∠COF=∠AOF-∠AOC=45°,又∠MOC=90°,
∴∠FOM=45°,又OF∥HG,
∴∠OMH=∠FOM=45°,又∠H=90°,
∴△OHM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OH=HM=2,
則根據(jù)勾股定理得:;
(2)①如圖所示:連接AD,BO
∵AD∥BO,AB∥OD,
∴四邊形ADOB為平行四邊形,
∴DO=AB=2,
由平移可知:∠HEM=45°,
∴∠OMD=∠ODM=45°,
∴OM=OD=2,由平移可知:,∴矩形EFGH平移的路程;
②分三種情況考慮:
(i)如圖1所示,當0<t≤2時,重疊部分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時OE=t,則重疊部分面積
(ii)如圖2所示,當時,重疊部分為直角梯形,
此時
(iii)如圖3所示,當時,E點在A點下方,重疊部分為五邊形,此時
綜上,.
考點:相似形綜合題;矩形的性質(zhì);平移的性質(zhì);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在矩形ABCD中,AB=2,BC=3,P是線段AD邊上的任意一點(不含端點A、D),連結(jié)PC,過點P作PE⊥PC交AB于E.
(1)證明△PAE∽△CDP;
(2)當點P在AD上運動時,對應的點E也隨之在AB上運動,設AP=x,BE=y(tǒng),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y的取值范圍;
(3)在線段AD上是否存在不同于P的點Q,使得QC⊥QE?若存在,求線段AP與AQ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D=2,BC=4,點M是AD的中點,△MBC是等邊三角形.
(1)求證: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動點P、Q分別在線段BC和MC上運動,且∠MPQ=60°保持不變.設PC=x,MQ=y,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3)在(2)中:
①當動點P、Q運動到何處時,以點P、M和點A、B、C、D中的兩個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并指出符合條件的平行四邊形的個數(shù);
②當y取最小值時,判斷△PQ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所示的一張矩形紙片ABCD(AD>AB),將紙片折疊一次,使點A與點C重合,再展開,折痕EF交AD邊于點E,交BC邊于點F,分別連結(jié)AF和CE。
(1)求證:四邊形AFCE是菱形;
(2)若AE=10cm,△ABF的面積為24cm2,求△ABF的周長;
(3)在線段AC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2AE2=AC·AP?若存在,請說明點P的位置,并予以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BC=6,AB=3.E為BC邊上一點,以BE為邊作正方形BEFG,使正方形BEFG和梯形ABCD在BC的同側(cè).
(1)當正方形的頂點F恰好落在對角線AC上時,求BE的長;
(2)將(1)問中的正方形BEFG沿BC向右平移,記平移中的正方形BEFG為正方形B′EFG,當點E與點C重合時停止平移.設平移的距離為t,正方形B′EFG的邊EF與AC交于點M,連接B′D,B′M,DM.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B′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在(2)問的平移過程中,設正方形B′EFG與△ADC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請直接寫出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以及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一次函數(shù)的圖像分別交軸、軸于、兩點,且點在一次函數(shù)的圖像上,⊥軸于點.
(1)求的值及、兩點的坐標;
(2)如果點在線段上,且,求點的坐標;
(3)如果點在軸上,那么當△與△相似時,求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在△ABC中,∠ABC=90°,AB=3,BC=4.點Q是線段AC上的一個動點,過點Q作AC的垂線交線段AB(如圖1)或線段AB的延長線(如圖2)于點P.
(1)當點P在線段AB上時,求證:△APQ∽△ABC;
(2)當△PQB為等腰三角形時,求AP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ABC中,∠C=90°,AC+BC=9,點O是斜邊AB上一點,以O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分別與AC、BC相切于點D、E。
(1)求AC、BC的長;
(2)若AC=3,連接BD,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取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